山東省出臺新方案強化財政支持 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近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了《關于強化財政支持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旨在充分發揮財政的支撐、引導和保障作用,加快構建科學精準高效的財稅政策體系,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該方案已經省委、省政府同意,并將于2024年12月3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
▲截圖來自山東省政府網
《實施方案》圍繞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綠色創新、人才工作創新、體制機制創新以及財政保障體系等六大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政策措施。
在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方面,山東省將支持基礎研究和共性技術研究,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搭建高水平創新平臺,增強企業研發能力,并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能。通過設立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項目、支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推動“技術攻關+產業化應用”科技示范工程等措施,全面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在產業創新體系建設方面,山東省將支持傳統支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支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現代農業產業創新水平,并促進現代服務業轉型發展。通過統籌運用貸款貼息、設備獎補、股權投資等方式,支持實施一批產業鏈延鏈強鏈補鏈工程,提升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綠色創新體系建設是《實施方案》的另一大亮點。山東省將支持工業體系、能源體系以及重點領域綠色轉型,發展綠色政策工具。通過新一輪高耗能產業調整、推進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建設國家級綠色工廠等措施,推動綠色低碳轉型。
在人才工作創新體系建設方面,山東省將加大海內外人才引進力度,提升人才引育質效,加強重點領域人才引育,分類實施人才培養使用,并落實人才收入分配政策。通過實施泰山人才工程、建設國家級卓越工程師學院等措施,打造高水平人才隊伍。
體制機制創新體系建設方面,山東省將支持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完善市場體系建設,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并優化財政資金使用機制。通過優化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結構、完善民營經濟發展扶持機制、加強標準體系建設等措施,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為確保政策有效實施,《實施方案》還提出要加強財政保障體系建設。山東省將持續提升財政和預算管理效能,發揮政府基金和債券引導作用,強化財政和金融協同聯動效應,并加大績效管理和財會監督力度。通過深化預算管理改革、提升省新舊動能轉換基金市場化專業化運作效能等措施,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關于強化財政支持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施方案
為充分發揮財政支撐、引導和保障作用,加快構建科學精準高效的財稅政策體系,聚力支持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聚力支持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一)支持基礎研究和共性技術研究。支持實施基礎研究十年攻堅行動,加強應用導向的基礎研究。支持企業與省自然科學基金設立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項目,發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作用,強化共性基礎技術供給,著力解決支撐標志性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中重大科學問題。支持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企業基礎研究的投入,按照規定落實相應稅收優惠政策。
(二)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每年組織實施100項左右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推動突破產業“卡脖子”技術難題,全面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支持持續實施“技術攻關+產業化應用”科技示范工程,推動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以“十強產業”、綠色低碳領域為重點,每年遴選60個左右重大產業技術突破和重大業態模式創新項目給予資金支持。
(三)支持搭建高水平創新平臺。支持加快構建“1313”四級實驗室體系,保障嶗山實驗室穩定運行。對新升級為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和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按規定給予經費支持。根據建設績效等情況,對省實驗室和省重點實驗室給予競爭性項目經費或后補助支持。
(四)支持增強企業研發能力。全面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專利收費減免等企業創新稅費支持政策。實施企業研發費用后補助、“小升高”“創新券”等財政激勵政策,激發企業創新創造活力。支持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推動中小企業強化產學研協同創新。統籌中央資金,支持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五)支持科技成果轉化效能提升。落實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眾創空間等專業機構稅收優惠政策,實施科技企業孵化載體“小升高”培育財政獎勵政策。加強財政金融聯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支持建立“魯科貸”“魯科擔”“魯科保”“魯科投”“魯科融”政策體系和交流平臺,引導金融機構強化對科技企業融資支持。實施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貼息,支持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和專利轉化項目建設,促進專利成果轉移轉化。
二、聚力支持產業創新體系建設
(一)支持傳統支柱產業轉型升級。支持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統籌運用貸款貼息、設備獎補、股權投資等方式推動實施“萬項技改、萬企轉型”。統籌中央資金,支持創建國家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試點城市2個以上,加快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和創新產品推廣應用。落實中央設備更新改造貸款貼息政策,促進設備大規模更新。統籌現有產業集群政策,對新建成的先進制造業集群給予適當獎勵,推動制造業集群化發展。
(二)支持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圍繞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統籌中央和省級資金,支持實施一批產業鏈延鏈強鏈補鏈工程,提升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優化完善首臺(套)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軟件新產品保險補償政策。推廣政府采購合作創新采購方式,促進創新技術和產品的研發應用。豐富完善元宇宙、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空天信息等未來產業財政政策,支持未來網絡研究院建設,支持積極建設未來產業加速園。
(三)支持數字經濟培育壯大。統籌中央資金,支持創建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3個以上,全面提升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優化完善集成電路獎補政策,支持工業軟件研發和推廣應用,創新實施“算力券”補助,夯實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基礎。實施工業互聯網賦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財政獎補,推動數字經濟平臺化、集群化發展。支持數字文化產業相關領域重點項目、企業和園區發展,推動文化產業數字化轉型。
(四)支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現代漁業裝備設施、漁業基礎公共設施建設,支持建設國家級海洋牧場、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發展深遠海養殖,促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支持打造國際一流港口,對國際海運航線予以補助,提高港口、航線疏運能力。對省重大項目用海、非經營性公益事業用海等依法依規減免海域使用金,推動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海洋生態補償,爭取中央財政支持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示范項目,打造水清、灘凈、岸綠、灣美、島靚的美麗海洋,為海洋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生態環境。
(五)支持現代農業產業創新提升。支持實施農業良種工程、鄉村振興科技創新提振行動、省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開展農業重大關鍵應用技術創新。支持開展優勢特色農業全產業鏈提質增效試點,打造一批產業鏈條完整、帶動作用明顯、品牌效應顯著、聯農帶農緊密的優勢特色農業全產業鏈重點鏈。支持現代設施農業發展,重點支持規模種養基地改造提升老舊設施,完善水、電、路、訊、網等基礎配套,提高機械化、自動化、智慧化、綠色化水平。
(六)支持現代服務業轉型發展。發揮省級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作用,對服務業重點企業、項目、平臺載體等進行支持,積極支持發展現代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實施平臺載體培育政策,對獲批的國家質檢中心、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市場監管重點實驗室、市場監管技術創新中心、質量標準實驗室等公共服務平臺給予獎勵。統籌中央和省級資金,支持汽車、家電、電動自行車等消費品以舊換新,支持拓展文旅消費新場景。
三、聚力支持綠色創新體系建設
(一)支持工業體系綠色轉型。支持新一輪高耗能產業調整,推進鋼鐵、焦化、地煉產能整合轉移,省級財政根據轉移(退出)產能規模給予綜合獎補。圍繞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舊動力電池、赤泥等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支持建設一批工業資源綜合利用試點基地。支持建設國家級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健全綠色制造全鏈條支持體系。
(二)支持能源體系綠色轉型。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對規定時期內建成并網的海上風電項目,根據發電績效情況在運行期內給予財政補貼。對納入中央補貼范圍的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給予補助,支持生物質發電行業健康發展。支持推動地熱能開發利用,篩選一批建設規范、技術先進、示范效果顯著的中深層地熱井,按照“先建后補”原則給予財政獎補。支持核能應用推廣,支持具備條件的城市優先采用核能供暖。
(三)支持重點領域綠色轉型。支持發展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聚焦畜牧大縣、糧食和蔬菜主產區、生態保護重點區域,開展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縣建設。加大對建筑領域節能降碳的支持力度,落實支持建筑節能、鼓勵資源綜合利用的稅收優惠政策。統籌中央和省級資金,開展國家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試點,支持開展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非營運柴油貨車淘汰,落實新能源汽車減免車輛購置稅政策,推動交通運輸領域綠色低碳轉型。
(四)支持發展綠色政策工具。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對地方法人銀行發放的符合條件的綠色貸款給予貼息,促進金融機構持續降低綠色發展信貸成本。全面推進政府綠色采購,對符合條件的節能、節水、環保產品依法依規實行優先采購或強制采購。持續推進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政策試點,逐步開展綠色建材批量集中采購。落實財政涉企資金“綠色門檻”制度,按照與綠色發展的相關性,實施差別化財政支持政策。
四、聚力支持人才工作創新體系建設
(一)支持提升人才引育質效。支持以產業為導向,加大從海內外引進人才力度,進一步暢通頂尖人才“一事一議”機制,深入實施泰山人才工程等重點人才計劃。支持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提升人才集聚和使用效能,支持建設國家級、省級卓越工程師學院,培育壯大卓越工程師隊伍。支持相關高校牽頭建設現代農業、新一代信息技術、醫養健康、現代海洋4個高等教育共同體,促進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強化企業人才引育主體作用,對人才引領型企業按規定給予資金獎勵。
(二)支持加強重點領域人才引育。支持重點扶持區域引進急需緊缺人才,每年支持遴選100個左右省重點扶持縣級區域人才項目。支持面向海洋產業領域人才建設,每年遴選一定數量的領軍人才團隊給予資助經費。支持開展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普及提升培訓,全面提升企業數字化素養。實施大數據人才培育資助計劃,支持鼓勵省內高等學校、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科研院所加快布局建設一批數字領域學科專業,加大數字技能人才培育。
(三)支持分類實施人才培養使用。加強柔性引才用才,支持實施頂尖人才領航、領軍人才匯聚、優秀青年人才創業托舉等計劃。完善技能人才培育機制,統籌中央資金,支持建設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等綜合性高技能人才培養服務載體。深入實施高端會計人才培養項目,選拔培養省級高端會計人才不少于100名,入選國家高層次財會人才培養項目不少于10名。
(四)支持落實人才收入分配政策。落實高層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勵機制,鼓勵事業單位對高層次人才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制、績效工資傾斜等靈活多樣的分配方式。支持高水平大學、科研院所自主確定高層次人才薪酬激勵范圍。強化科研人員精準激勵,對科研人員按規定從財政科研項目、橫向科研項目中獲得的績效支出,以及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在單位績效工資總量中單列不作為調控基數。
五、聚力支持體制機制創新體系建設
(一)支持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優化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結構,重點支持關系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重大項目支出、國家資本金注入等,賦能升級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完善民營經濟發展扶持機制,充分運用貸款貼息、風險補償、融資增信、政府采購合同融資等政策工具,支持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有效降低民營企業生產經營成本。
(二)支持完善市場體系建設。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實施標準能力提升獎勵,對主導制修訂高水平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和建設高質量國家級、省級標準化試點項目給予資金支持。實施知識產權領域省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全面提升知識產權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開展行政事業單位數據資產管理試點,積極推動數據資產確權登記、評估定價和市場化運營,加快實現數據資產化、價值化。
(三)支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支持打造高能級對外開放平臺,爭創中日韓創新合作中心,支持上合經貿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推動山東自貿試驗區賦能升級。支持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加大“十強產業”關鍵技術、設備及零部件產品進口貼息支持力度。實施引進重大外資項目獎勵,大力促進制造業引資。支持企業參加境內外重點展會,鼓勵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四)優化財政資金使用機制。完善財政科研經費管理機制,保障科研單位及人員經費使用自主權,在人才類、基礎研究類、軟科學類科研項目中逐步全面推行經費包干制。優化科技項目支持機制,探索以“撥投結合”“先投后股”等方式支持重大科技項目實施。完善涉企財政資金兌現機制,逐步實現相關領域涉企財政獎補資金“直達快享”“免申即享”,切實發揮資金政策效益。
六、聚力加強財政保障體系建設
(一)持續提升財政和預算管理效能。深化預算管理改革,健全零基預算管理機制,加大科技、產業、人才等領域資金統籌調配,引導形成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合力。優化轉移支付支持政策,強化激勵引導功能,調動各級發展新質生產力、培植優質財源的積極性。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建設和應用拓展,深化財政大數據應用,加強財政運行監測,提升財政管理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二)發揮政府基金和債券引導作用。提升省新舊動能轉換基金市場化專業化運作效能,切實發揮產業基金、創投基金、天使基金等基金產品分領域、分階段引導作用,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用足用好專項債券支持政策,對符合條件的新質生產力項目,通過發行專項債券予以支持。
(三)強化財政和金融協同聯動效應。發揮省屬骨干金融企業引領帶動作用,充分運用企業持有的牌照資源,通過市場化方式提供金融服務,加大股權投資、引導基金、貸款貼息、擔保增信、債券支持等支持力度,聚集更多資源要素,凝聚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財政金融合力。
(四)加大績效管理和財會監督力度。持續深化預算績效管理改革,突出成本效益,提高工作質量,強化結果應用,推動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資金使用效益有效提升。加大財會監督力度,加強全過程、全鏈條、全方位日常監管,適時組織開展專項監督檢查,促進財政資金規范、安全、高效使用。
以上政策實施期限至2027年12月31日,有具體實施期限的按照相關規定執行。本實施方案是財政專項政策,各項任務由省財政廳牽頭落實,省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具體負責。
素材來源:山東省政府網
關注本網官方微信 隨時閱讀專業資訊
- 2024年我國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再創新高 2025-01-07 18:36:06
- 2024年,我國知識產權領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專利有效量已達到475.6萬件,
- 內蒙古5個自治區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獲批組建 2025-01-07 14:00:30
- 內蒙古新增5個自治區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包括內蒙古自治區氫能裝備先進制造創新中心、內蒙古自治區制造業硅基合金技術創新中心等。
- 設備更新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期限延長 儀器行業再迎利好! 2025-01-07 11:33:07
- 財政部提出延長設備更新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期限,這對于儀器行業來說,無疑是行業的一大利好政策。
- 33項,江西公示部分終止和驗收不通過項目 2025-01-06 16:01:59
- 根據《江西省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試行)》(贛科規字〔2024〕1 號)等有關規定,經研究,現對省級科技計劃項目21項終止、12項驗收不通過處理情況予以公示,后續將對相關資金予以清繳。
- 內蒙古啟動首個儲能類國家重點科技項目 2025-01-06 14:28:14
- 1月3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儲能與智能電網”專項項目“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電網主動支撐型百兆瓦級混合儲能技術”在呼和浩特啟動,標志著項目從規劃階段正式進入執行階段。
版權與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