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基于共享、共用機制的科學技術研究平臺相繼建立。這些科研平臺對提高我國科研水平,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加強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條塊分割、零敲碎打的現象依然存在,科研平臺的公共性需要進一步加強,其作用和功能亟須進一步發揮。
在現實中,由于缺乏整體規劃、統籌布局和政策導向不明確,不同的研究機構或部門常常會重復購買、重復建設大型科研裝備。比如,用于物質分離研究的高速離心機,幾乎遍布于各類科研院所的每個生物學實驗室;價值上億元的監測設備,不同部門各有一臺……這些大型設備購買費用不菲,維護成本高昂,但據統計利用率非常之低,甚成為個別單位或部門的“私有財產”;在有的單位,一些設備甚只歸某個人使用。這難免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費,制約科技投入效率的提高。在一些大型設備閑置的同時,很多科研院所卻由于資金所限,無力購買和使用大型科學裝置,導致研發受阻、創新不足,終影響國家整體創新能力的提升。
大型的科研平臺、公共科學裝置可同時容納幾百名不同學科領域、不同企業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開展工作,不但容易出一些大成果,也很容易創造*的科研氛圍,為不同學科間的學術交流提供天然環境,為萌發新思想和開辟新學科創造有利條件。因此,建設好科研平臺一直以來都得到了科技界的廣泛關注。
令人欣喜的是,在政府的統一部署下,科研平臺建設近年來有了新動向——協同創新的理念正在科技界逐步建立,來自企業、大學、科研機構的科技工作者正在打破固有界限,相互協作,攜手攀登科學高峰。全社會和科技界對大型公共實驗平臺的公共性和效率問題的重視程度正在不斷提高。
但是,目前的進步同的要求相比還有相當距離,全社會仍需付出艱苦的努力。
建立的科研平臺,一方面當然是資金問題,需要拿出真金白銀建設真正*的科研平臺,以便吸引廣大科研工作者積使用;另一方面則是共享和效率問題,隱藏著利益分配問題,需要從體制機制上激勵甚“逼迫”科研平臺擁有者擺脫部門或者機構利益,面向全社會開放,實現真正的共贏、多贏。
為此,我們應再接再厲,繼續從國家層面建設運行協同的科研平臺,建設一批面向全社會開放的運行的大型科學裝置,相關人員也應擺脫部門和個人利益的羈絆,一心為公,讓科研平臺大限度地發揮作用,使之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國之利器”。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