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研磨儀簡要比較
近年來,隨著科研工作的進度日益加快,實驗室基礎工作量不斷加大,這就使得以往人工的工作不得不用機器來替代,以樣品研磨來說,zui傳統的方式是通過研缽來處理。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實驗室,研缽都是zui為常見的工具。在處理少量樣品和一些粗放條件的樣品時,研缽可以滿足基本要求,但目前很多實驗室的樣品量都在日益增大,而且樣品相互之間的獨立性也要求更高,用研缽去處理時,一是工作量十分巨大,再者很難保證樣品之間沒有交叉污染,使得工作效率和效果都不理想。實驗室研磨儀出現很好的解決了這一矛盾。
zui初的研磨儀是工業化的產物,都是大型機械。實驗室研磨儀問世zui多不過十幾年的時間,而進入國內實驗室的時間就更短了,真正開始普及的時間也就是近三年的時間,雖然時間短,但目前已經有很多類型、多種型號的實驗室研磨儀出現,并且不斷還有新的產品涌現。
目前的實驗室研磨儀種類繁多,但基本上都是利用研磨珠高速運動,與樣品發生碰撞摩擦,zui終達到將樣品粉碎、均相化的目的。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類型(分類主要依據振蕩方式),本文著重會對這三個類型的實驗室研磨儀進行比較。
*類,垂直振蕩式
這一類實驗室研磨儀zui早應用在種子檢測行業中,因為種子檢測的研磨量通常是非常大的,每個品種的種子都要有至少100個重復才行,如果用研缽人工去處理,工作量可想而知。zui的代表是美國的一個品牌,國內也有幾家采用了同樣的方式。垂直振蕩的研磨儀的優點是通量可以很大,zui多可以同時處理4×96個樣品,對于那些樣品繁多的實驗室無疑是很好的幫手。但由于其運動方式及結構的限制,也給其使用上帶來了一些不便,因為其是垂直運動的,所以其機身為立式結構,為了穩定重心,底部會比較重,另外也是由于其垂直運動的方式,會產生縱向的振動,這就使得其不太適合放置在臺面上工作,而其操作面板又處于下部,就令使用者需要蹲下或彎腰才能操作按鍵,如果多次重復,還是會造成疲勞。故不是很適合實驗臺上的使用。
第二類,水平往復振蕩式
這類實驗室研磨儀zui早是由德國的一家研磨儀廠家推出的,這個廠家大多數產品都是集中在工業領域,但其設計的實驗室研磨儀卻也很專業,其很巧妙的利用了水平相對運動的方式來進行研磨,這樣既使儀器的結構可以扁平化,不占空間,而且一對搖臂同速相對運動剛好可以把作用力抵消,加之又是水平方向的運動,故不會產生縱向振蕩波,很適合放置在實驗臺上,不會影響其他設備。水平振蕩式研磨儀的搖臂是在儀器正前方的位置,因此工作時的狀態可以一目了然,但噪音也會相對更直接的傳出,隨著國內廠家對于電機的改進,將有刷電機變為無刷電機,噪音也得到了較好的改善。水平振蕩的研磨儀由于相互作用力同等,故其可以使用更大的容器——研磨罐,因為研磨罐一般為硬質金屬,質量較大,如果采用其他運動方式都需要克服其自身的重力效應,而使得研磨效果不好以及影響儀器的壽命。因此,水平研磨儀的適用范圍因有研磨罐而寬泛了許多,也許這也是因為研磨儀的廠家希望能夠兼顧一些工業應用吧。隨著實驗室的應用增多,特別是冷凍研磨的應用,人們發現水平研磨儀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冷凍操作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方便性在于適配器的安裝很簡單,只需要旋緊旋鈕夾緊適配器即可,無需上額外的夾具,這就節省了許多時間,更大程度的保證預冷效果。而安全性則體現在冷凍研磨后冷凝水只會在儀器前部搖臂周圍存在,而不會向后流到儀器內部,這也就保證了內部電機的安全。因此這類研磨儀對于生物實驗室用途來說更為適合,應用也比較廣泛。
第三類,三維(也稱八字型)振蕩式
這類實驗室研磨儀的代表是美國的一家試劑公司為配合其提取試劑所推出的。其運動方式不同于前兩種的往復式運動方式,是一種類似于渦旋振蕩的運動,因此這種研磨儀可以達到很高的轉速,但受其結構的限制,其通量并不能達到很高,而且其研磨管一般為的耗材,主要是因為其適配器是盤式結構,研磨罐是卡在上面的。普通的樣品管在高速震蕩過程中會從適配器上松脫甚至破裂。管子的好處就是質地較硬,樣品可以很好的進行研磨。八字型研磨儀由于主要是配合試劑來使用,故在設計上沒有太考慮到冷凍研磨的需求,其適配器不能夠放入液氮環境中預冷,其降溫的方法是通過冷凍護罩給腔體降溫,但溫度一般是在0℃左右,這也使得其不太適合植物組織的干磨處理。但動物組織的濕磨效果還是比較理想的。因此這類研磨儀在一些動物以及醫學研究的實驗室比較常見。
簡而言之,垂直振蕩的研磨儀體積較大,通量zui高;水平振蕩研磨儀操作方便,適應性廣;八字振蕩研磨儀速度zui快,適合濕磨。這三類研磨儀都是實驗室中可以見到的,每個類型的研磨儀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從儀器的成本上看,進口實驗室研磨儀大致價位都在10萬以上,國產的則在3-6萬左右,技術與質量上國產實驗室研磨儀雖然時間比進口推出的要短,例如垂直式國內*臺大約已有5年左右,水平式實驗室研磨儀國內*臺(北京鼎昊源)大約只有3年左右,但因技術難度不高,差距實際上是很小的,真正的差距更多的是在操作感受的細節、應用經驗的豐富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