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其它免疫細胞膜分子
閱讀:282 發布時間:2013-4-18免疫細胞膜分子種類繁多,分類的方法各有不同的角度。如前所述,CD抗原主要是應用單克隆抗體等技術,對于執行各種功能的細胞膜分子所進行的分類,幾乎是包羅萬象。在CD中,實際上包括了粘附分子中部分Ig超家族成員、大部分粘合素超家族成員和所有選擇素成員。除此之外,從功能分類的角度,細胞膜分子還包括免疫活性細胞抗原識別受體、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細胞因子受體、T和B淋巴細胞的分化抗原,這些內容將在本書有關的章節中分別闡述。本節主要介紹促分裂原及其在淋巴細胞上相應的結合分子以及各種IgFe受體。
一、促有絲分裂原受體
有絲分裂原(mitogen)來自植物蛋白或細菌產物,它能與多種細胞膜糖類及寡糖基分子結合,后者為促使絲分裂原受體、結合后能促使細胞活化和誘導細胞分裂。由于細胞膜含有不同糖基,故可認為是多克隆活化劑,它與抗原特異性的克隆活化是不同的。
T和B細胞表面都有分裂素受體,在體外可非特異性刺激靜止淋巴細胞向母細胞轉化。這種轉化細胞DNA合成增加,出現細胞體積增大,胞漿增多,嗜堿性以及產生有絲分裂等形態變化。這種轉化過程對研究淋巴細胞功能變化及淋巴細胞早期活化過程的生化變化甚為重要。這種淋巴細胞轉化過程可用3H-TdR摻入,檢測DNA合成變化或借光細胞轉化,常用于T細胞功能檢測。美洲商陸(PWM)可誘導T和B細胞轉化,而細菌脂多糖(LPS)能引起B細胞轉化(珍6-8)。
表6-8 常見促有絲分裂原的特征
其它免疫細胞膜分子
名稱 來源 分子量(kD) 糖特異性 特性及應用 刀豆素A(ConA) 刀豆 102 α-D-mannosyl-
α-D-glucose T細胞促有絲分裂原,分離細胞膜糖蛋白 植物血凝素(PHA) 云豆 120 N-actyl-D-galactosamine T細胞促有絲分裂原 美洲商陸絲裂原(PNA) 美洲商陸 32 β-N-acetyl-D-glucosamine B細胞、T細胞有絲裂原 大豆凝集素(SBA) 花生 110 D-galactosyl-(β1-3)-N-acetyl-D-galactosamine 分離胸腺細胞亞群(皮質不成熟胸腺細胞與PNA凝集為PNA+細胞) 大豆凝集素(SBA) 大豆 120 N-acetyl-D-galactosamine
D-galactose 凝集免疫活性B細胞、凈化人骨髓用于骨髓移植
二、Ig Fe受體
Ig分為IgM、IgD、IgA、IgD和IgE五類。各類Ig的不同功能主要與其結構有關。機體內許多細胞表面具有不同類IgFe的受體,通過Fe受體與IgFe的結合,參與Ig介導的生理功能或病理損傷過程。目前已鑒定明確的Fe受體有FeγR、FcαR和FcεR.
(一)FeγR
1.FeγR的結構和分布 FeγR可分為FeγRⅠ、FeγRⅡ和FeγRⅢ三類,它們的結構和分布有所不同。
?。?)FeγRⅠ(CD64):為70kD穿膜糖蛋白,屬Ig超家族,胞膜外區有3個C2結構,FeγRⅠ主要分布于單核細胞、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等。IFN-γ可刺激單核細胞、巨噬細胞中性細胞表達FeγRⅠ水平增加5~10倍,G-CSF也這種促進作用。
?。?)FeγRⅡ(CD32),為40kD穿膜糖蛋白,屬于Ig超家族,胞膜外區有2個C2結構,FeγRⅡ表達于除紅細胞外的其它血細胞。
?。?)FeγRⅢ(CD16):為50~70kD糖蛋白,屬Ig超家族,有2個C2結構。主要分布于巨噬細胞、NK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表面。
2.FeγR的功能 FeγR的功能主要是通過髓樣細胞和NK細胞來發揮的。
其它免疫細胞膜分子
?。?)單核-巨噬細胞:FeγRⅠ、Ⅱ和Ⅲ均可介導入單核細ADCC來殺傷腫瘤等靶細胞。這種ADCC效應為Mg2+依賴,并需要LFA-1等粘附分子參與。IFN-γ可促進單核細胞FeγRⅠ介導的殺傷作用.單核-吞噬細胞可能通過FeγRⅠ、Ⅱ、Ⅲ發揮調理吞噬和清除免疫復合物作用。
?。?)中性粒細胞:新鮮分離的中性粒細胞不能通過FeγR溶解靶細胞,但在IFN-γ刺激后可通過FcγRⅠ和FcγRⅡ介導殺傷作用,對FcγRⅠ主要是誘導其表達水平升高,而對FcγRⅡ表達水平并未見改變,可能是通過殺傷機制的調節。GM-CSF也能通過FcγRⅡ明顯增強中性細胞的殺傷水平?;罨行粤<毎ㄟ^FcγRⅠ、Ⅱ發揮調理吞噬和清除免疫復合物作用。
(3)嗜酸性粒細胞:未刺激的嗜酸性粒細胞沒有殺傷作用,GM-CSF、TNF和IL-5等是嗜酸性粒細胞發揮ADCC效應的有效激活劑,在抗寄生蟲和抗腫瘤中有重要作用。GM-CSF激活作用主要是通過FcγRⅡ介導的。
?。?)NK細胞:通過FcγRⅢA介導ADCC殺傷腫瘤細胞等靶細胞,IL-2和IFN-γ可明顯提高NK細胞的殺傷活性,但并不明顯改變FcγRⅢ的表達水平。
?。ǘ〧cαR
FcαR(CD89)為分子量60kD的穿膜糖蛋白,屬Ig超家族,胞膜外有2個C2功能區,呈中等親和力,主要表達于單核細胞、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等,介導吞噬,ADCC以及炎癥介質的釋放。
(三)FcεR
FcεR的結構和分布 FcεR可分為FcεRⅠ和FcεRⅡ兩類,它們的結構、分布以及介導的作用有所不同。
(1)FcεRⅠ:為高親和力受體,K值10-9~10-10M。由α、β、γ-γ四條鏈組成。FcεRⅠ主要分布于嗜堿性粒細胞和肥大細胞。
?。?)FcεRⅡ(CD23):低親和力受體,分子量45kD,單鏈穿膜糖蛋白。胞膜外C端側25kD部分又稱為IgE結合因子(IgE-BF),FcεRⅡ可在蛋白水解酶裂解后形成可溶性CD23分子(Scd23)即IgE-BF。
2.FcεR的功能
?。?)FcεRⅠ:嗜堿性粒細胞和肥大細胞具有高親和力FcεRⅠ,當相應變應原與嗜堿性粒細胞、肥大細胞表面lgE/FcεRⅠ復合物結合后,使細胞脫顆粒,合成和釋放多種介質,介導Ⅰ型速發型超敏反應。
?。?)FcεRⅡ:FcεRⅡ為B細胞分化激活抗原,在變態反應性疾病患者PBMC中CD23密度明顯增加,血清sCD23升高。sCD23具有BCGF活性,促進B細胞產生IgE,并與IL-4有協同作用。此外,FcεRⅡ還可介導IgE依賴的ADCC和容噬作用。
三、細胞因子受體
免疫細胞表面表達多種細胞因子受體(cytokine receptor),不同免疫細胞表達細胞因子受體的種類、密度和親和力有所差別。
1.T細胞表面的細胞因子受體多種細胞因子可調節T細胞的功能,這是因為T細胞存在著相應的細胞因子受體,如IL-1R、IL-2R、IL-3R、IL-4R、IL-6R、IL-7R、IL-8R、IL-9R、IL-12R、TNF-αR、G-CSFR和TGF-βR等。靜止和活化T細胞因子受體的數目和親和力可有很大差別,如靜止T細胞只表達IL-β鏈,與IL-2配體結合是中親和力,當T細胞活化后同時表達IL-2Rα鏈和β鏈,并組成高親和力受體。
2.B細胞表面的細胞因子受體多種細胞因子調節B細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是通過與B細胞表面相應的細胞因子受體結合而發揮調節作用的。B細胞的細胞因子受體主要有IL-1R、IR-2R、IL-4R、IL-5R、IL-6R、IL-7R、IL-11R、IL-12R、IFN-γR、TNF-α和TGF-βR等。
3.單核-巨噬細胞表面的細胞因子受體單核-巨噬細胞表面有多種細胞因子受體,如MCFR、MIFR、MAFR、IFNR、M-CSFR、GM-CSFR等,相應的細胞因子作用后可調節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細胞毒作用、MHCⅡ類抗原的表達以及單核因子的合成和釋放。
四、羊紅細胞受體
人T細胞表面有能與綿羊紅細胞結合的受體,稱為E受體,E受體在體外可與綿羊紅細胞表面的配體在一定條件下結合,可在T細胞表面形成花環狀,稱為E花環。用這個方法可以檢測人外周血T細胞的相對百分數,可作為判斷人T細胞免疫功能指標之一。
E受體已證明是分子量為30~60kD的糖蛋白分子。應用單克隆抗體鑒定E受體,認為它是一種新的人T細胞分化抗原,命名為白細胞分化抗原2(Leu-5,OKT11,CD2)。目前認為E受體可能是介導Ca2+依賴的T細胞旁路活化途徑。這一途徑是與T細胞抗原受體活化途徑*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