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下載
撫生試劑-河北自主研制地震報警儀成功預報唐山地震
閱讀:173 發布時間:2014-3-24河北省研制的“地震感知報警儀”成功預警了5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這種儀器“實現了我國自主地震監測報警技術領域的新突破”。
“鈴鈴鈴……”5月28日10時22分,隨著一陣急促的鈴聲,秦皇島市一座7層建筑內,電梯自動停靠在zui近樓層并迅速開門。“要地震了!”隨著一聲大喊,電梯內人員馬上跑出,鉆進桌椅下。同時,辦公室內也鈴聲大作,工作人員紛紛放下手中的東西,迅速躲到桌子底下。
這不是演戲,也不是演習,而是真實發生的事情。瞬間,這座建筑開始震動。幾乎與此同時,唐山發生4.8級地震。這座建筑是秦皇島市的一座辦公樓,發出報警的是河北省研制的“地震感知報警儀”,據了解,這種儀器“實現了我國自主地震監測報警技術領域的新突破”。
這是啥儀器
有效感應地震并發出警報
“這種儀器可以在具有破壞力的地震橫波到達地面前,有效感應并發出警報。”研制這一儀器的公司總監侯永捷介紹說,“地震感知報警儀”分為家庭用、公共設施用和電梯用三種。
日前,“電梯地震感知報警儀”通過了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驗收,并獲得了*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證書。在由河北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鑒定中,該儀器被專家認為實現了我國自主地震監測報警技術領域的新突破,“達到同類研究水平”。
“電梯地震感知報警儀就是將報警儀安裝在電梯的機房內,并與電梯的控制系統相連,一旦地震,就會使電梯自動停到zui近的一層并開門,以解救被困人員。”侯永捷說,“電梯地震感知報警儀”具有后備電源功能,在各類狀況下都能起到作用。
*國內地震預警空白
昨日,記者針對“地震感知報警儀”咨詢了地震方面專業人士,石家莊市地震局總工程師梁貴平介紹說,目前,國內還沒有自主的對地震預警的的報警系統,“‘地震感知報警儀’可以說*國內的空白”。
“國外有的國家已經擁有這種技術,比如2011年日本地震,當時日本就發出過預警。”梁貴平說,地震預警系統也應是中國地震研究的發展方向。
咋預警地震
利用地震波間的幾秒時間差
“這種報警儀個頭兒并不大,家用的也就兩個煙盒并在一起大小,只要垂直安裝在主體墻面上就行。”侯永捷告訴記者。那么,這小小的儀器,是如何預警地震的呢?
“發生地震的時候,會從震源向周圍輻射彈性波,也就是地震波。”侯永捷說,地震波一般分為縱波、橫波和面波。
“縱波zui先到達震中,但由于它是使地面發生上下振動,破壞性較弱;橫波隨后到達,它將使地面發生前后、左右抖動,破壞性較強。”侯永捷說,面波則是由縱波和橫波在地表相遇后激發產生的混合波,其波長大、振幅強,是建筑物受到強烈破壞的主要原因。
“報警儀會在檢測到縱波后,在破壞性較強的橫波到來之前,發出報警。”侯永捷說,這也是“地震感知報警儀”的原理,利用縱波與橫波之間的時間差進行預警,這個時間差一般是幾秒鐘。
幾秒意味著什么
逃生、自救,一切生還可能
侯永捷介紹說,時間差取決于地殼厚度及檢測地與震源的距離。地殼厚度越大、檢測地距離震源位置越遠,橫波與縱波傳播時間差就越長,預警的時間也會越長。
“比如縱波傳輸速度5.5~7千米/秒,而橫波的傳輸速度3.2~4.0千米/秒,如果從震源到檢測點的距離為1萬米,縱波傳播時間為1.43秒,橫波傳播時間是3.13秒,得到的時間差就是1.7秒。也就是說,我們在檢測點就能提前1.7秒發出地震預警。以此類推,距離震源的距離每增加1萬米,縱波與橫波的時間差也會隨之增加1.7秒,而當地震波傳輸到距震源5.8萬米以上時,兩個地震波間傳播的時間差將超過10秒。”侯永捷說。
“雖然可能是短短數秒的反應時間,但是有了這種預警器報警,人們可以迅速躲到桌子、床等掩體的下面來保護人身安全,而在地震救援的過程中,這些藏到掩體下的人生存的可能性往往比較大。”梁貴平隨后告訴記者,預警幾秒鐘,可以為震前逃生和自救贏得寶貴時間。
預警準確嗎
濾掉高頻信號誤報可能較小
日常生活中,施工、裝修,哪怕是走路、跑步都會引發地面輕微震動,那么,這種“地震感知報警儀”能預警準確、避免“誤傷”嗎?
“裝修等普通的震動與地震波的頻率是不同的,普通震動頻率較高,人往往能感覺到,但地震波均為低頻信號,其中破壞力zui強的地震波都在0~10Hz,響應曲線幾近平坦,zui初人是感覺不到的。”侯永捷表示,根據這一規律,只要過濾掉高頻率的信號,就可排除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震動,從而獲取地震波信號。
據了解,該報警器依據數據模型和算法,既能排除人工爆破等“突發性”的人為噪聲干擾,也能夠排除雜亂無規律的噪聲環境干擾、長周期脈動信號等,“可以大大減少誤報的可能性”。
等著普及吧
價格不高但還未推廣普及
聽上去這儀器很有用,那它的造價如何,何時能普及呢?
昨日,研制該產品的公司總陳忠林告訴記者,該儀器造價并不高,“家用地震感知報警儀”價格只有千元左右,但目前知道的人少,使用量也較小,“一些居住在四川、新疆、唐山等發生過地震地區的市民購買較多,離普及還有些距離”。
“地震感知技術應該得到進一步推廣,特別是在學校、醫院、電影院、飯店等人員聚集的公共場所的推廣,將可以有效減少地震時造成的人員傷亡。”陳忠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