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一、細胞基本屬性:
細胞名稱 | 人腎小管上皮細胞 | 商品貨號 | A01X1328 |
組織來源 | 腎組織 | 產品規格 | 5×105cells/T25細胞培養瓶 |
種屬來源 | 人 | 傳代特性 | 可傳1-2代左右 |
生長特性 | 貼壁 | 細胞形態 | 上皮細胞樣 |
細胞簡介 |
人腎小管上皮細胞分離自腎組織;腎臟是機體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借以清除體內代謝產物及某些廢物、毒物,同時經重吸收功能保留水份及其他有用物質,如葡萄糖、蛋白質、氨基酸、鈉離子、鉀離子、碳等,以調節水、電解質平衡及維護酸堿平衡。腎臟同時還有內分泌功能,生成腎素、促紅細胞生成素、活性維生素D3、前列腺素、激肽等,又為機體部分內分泌激素的降解場所和腎外激素的靶器官。腎臟的這些功能,保證了機體內環境的穩定,使新陳代謝得以正常進行。腎小管是機體腎臟器官上與腎小囊壁層相連的一條細長上皮性小管,具有重吸收(reabsorption)和排泌作用。腎小管按不同的形態結構、分布位置和功能分成近端小管、髓袢和遠端小管三部分;近端小管可分為直部和曲部,曲部也稱為近曲小管,位于皮質迷路內,于腎小體附近高度蟠曲;遠端小管曲部也稱為遠曲小管,位于皮質迷路內。腎小管上皮細胞是腎小管外面的一層細胞,腎小管上皮細胞的分離、培養是研究腎臟疾病的一項重要技術,目前該細胞分離方法有酶分離法、化學分離法篩網分離法、顯微解剖分離法、流式細胞儀分離法等。腎小管上皮細胞主要功能:①腎小管上皮細胞重吸收原尿中幾乎全部的葡萄糖和氨基酸;②排泌非營養物質進入終尿;③細胞能分泌炎癥介質如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通過產生IL-8或直接趨化白細胞參與急性炎癥反應;④移植腎炎癥和新月體腎炎中PTEpiC表達IL-2R和MHC-Ⅱ類抗原,這說明腎小管上皮細胞參與腎免疫損傷的發生。隨著對腎間質纖維化機制研究的日漸加深,腎小管上皮細胞(RTECs)在其中的作用日益被人們重視。因此,提供良好的腎小管上皮細胞模型,在腎小管間質疾病的發病機制和治療藥物篩選的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 |
包被條件: 鼠尾膠原Ⅰ(2-5μg/cm2)
培養基:含FBS、生長添加劑、Penicillin、Streptomycin等
換液頻率:每2-3天換液一次
傳代比例:
消化液:0.25%胰蛋bai酶
培養條件:氣相:空氣,95%;CO2,5%
原代細胞實驗步驟:
一、取7-10d雄性SD大鼠,頸椎脫臼處死,浸泡于75%乙醇消毒3-5min。
二、在超凈工作臺中,將大鼠斷頭置于玻璃培養皿中,打開顱腔后取出全腦,放在盛有預冷的PBS玻璃培養皿中,去除小腦和間腦。
三、將大腦半球在干濾紙上緩慢滾動以去除軟腦膜和腦膜大血管,再放在新的盛有預冷的PBS玻璃培養皿中。
四、用細解剖鑷去除大腦白質、殘余大血管和軟腦膜,保留大腦皮質。
五、大腦皮質放于DMEM中,剪碎成約1mm3大小,放入50ml的離心管中,加入混合酶液I(0.05-0 .1%II型膠原酶,0 .025-0 .05%IV型膠原酶,200-400U DNaseI),混勻后37℃水浴消化1-1.5h。
六、室溫1 000×g離心8min,去上清液。
七、沉淀中加入20%BSA重懸浮,充分混勻,1 000×g,20min,4℃離心,去上清。
八、沉淀加入4ml混合酶液II( 0.05-0.1%的膠原酶/分散酶,0.05-0.1%I型膠原酶,100-300U DNaseI )重懸浮,混勻,37℃水浴消化0.5-1h,700×g室溫離心6min,去上清液。
九、沉淀加入2ml DMEM培養液懸浮混勻,鋪于經離心形成連續梯度的12ml 50%Percoll(25 000×g,60min,4℃),1000×g,4℃離心10min。
十、靠近底部的紅細胞層之上的白黃色的層面即為純化的微血管段,吸出后DMEM
漂洗兩次(離心1000×rpm,6min,室溫),去上清液。
加入DMEM培養液(20%FBS,4ug/ml嘌呤霉素 )重懸浮,接種于含5%的大鼠 血清37℃孵育過夜所制備的細胞培養皿中,置于37℃、5%CO2培養箱內靜置培養24h后更換不含嘌呤霉素的混合培養基,隨后隔天換液。
公司正在出售的產品:
昆明白小鼠胚胎成纖維細胞,經mitomycin-C處理,P3,300萬細胞(干細胞庫保藏)
昆明白小鼠胚胎成纖維細胞,經射線處理,P3,100萬細胞(干細胞庫保藏)
昆明白小鼠胚胎成纖維細胞(干細胞庫保藏)
狗腎細胞隆突型
大鼠嗜堿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細胞
抗精核蛋白
表達SV40T和EBNA1的人胚腎細胞
表達小鼠MHCⅠ類分子Kb的人胚腎細胞
人紅系白血病細胞
人干細胞因子單克隆抗體細胞株
兔角膜后基質層成纖維細胞
長尾綠猴腎細胞
袋鼠腎細胞
負鼠腎細胞
豬胚胎睪丸傳代細胞
布魯塞爾德克酵母Dekkera bruxellensis Van der Walt
布魯氏桿菌Brucella sp.
布氏白僵菌(卵孢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 (Sacc.) Petch
布氏犁頭霉Absidia blakesleeana
布氏乳桿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
彩色豆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 (Pers.) Coker & Couch
蒼白黃桿菌Chryseobacterium pallidum
糙孢曲霉Aspergillus asperescens
糙皮側耳(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
草本枝孢Cladosporium herbarum
人腎小管上皮細胞草分支桿菌Mycobacterium phlei
草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phlei
草螺菌屬Herbaspirillum sp.
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
草剃綠僵菌Metarhizium kusanagiense (Kobayasi & Shimizu) Kepler et al.
原代細胞使用方法:
是一種貼壁細胞,細胞形態呈上皮細胞樣,在技術部標準操作流程下,細胞可傳2-3代;建議您收到細胞后盡快進行相關實驗。
客戶收到細胞后,請按照以下方法進行操作。
1. 取出T25細胞培養瓶,用75%酒精消毒瓶身,拆下封口膜,放入37℃、5%CO2、飽和濕度的細胞培養箱中靜置3-4h,以穩定細胞狀態。
2. 貼壁細胞消化
1)吸出T25細胞培養瓶中的培養基,用PBS清洗細胞一次;
2)添加0.25%消化液1mL至T25培養瓶中,輕微轉動培養瓶至消化液覆蓋整個培養瓶底后,吸出多余消化液,37℃溫浴1-3min;倒置顯微鏡下觀察,待細胞回縮變圓后,再加入5ml培養基終止消化;
3)用吸管輕輕吹打混勻,按傳代比例接種T25培養瓶傳代,然后補充新鮮的培養基至5mL,置于37℃、5%CO2、飽和濕度的細胞培養箱中靜置培養;
4)待細胞貼壁后,培養觀察;之后按照換液頻率更換新鮮的培養基。
3. 細胞收貨脫落
1)收集所有細胞懸液,1000rpm,離心5min,保留沉淀;
2)添加0.25%消化液0.5mL至離心管中,重懸沉淀,放置于37℃消化3min(或4℃冰箱靜置5-7min);消化完向離心管內加入5ml培養基終止消化;
3)經1000rpm,離心5min,丟棄上清,用5ml培養基重懸沉淀,接種于新的培養瓶內;
4)待細胞貼壁后,培養觀察;之后按照換液頻率更換新鮮的培養基(37℃預熱)。
5)原瓶內貼壁細胞按正常消化處理。
4. 細胞實驗
因原代細胞貼壁特殊性,貼壁的原代細胞在消化后轉移至其他實驗器皿(如玻璃爬片、培養板、共聚焦培養皿等)時,需要對實驗器皿進行包被,以增強細胞貼壁性,避免細胞因沒貼好影響實驗;包被條件常選用鼠尾膠原Ⅰ(2-5μg/cm2) ,多聚賴氨酸PLL(0.1mg/ml),明膠(0.1%),依據細胞種類而定。懸浮/半懸浮細胞無需包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