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第三代有機肥專用檢測儀解讀秸稈還田堆肥發酵技術
閱讀:814 發布時間:2023-1-31第三代有機肥專用檢測儀解讀秸稈還田堆肥發酵技術
秸稈還田是當今世界上普遍重視的一項培肥地力的增產措施,在杜絕了秸稈焚燒所造成的大氣污染的同時還有增肥增產作用。但若方法不當,也會導致土壤病菌增加,作物病害加重及缺苗(僵苗)等不良現象。據統計我國現在有10.4億噸秸稈,如何合理利用,已經成為困擾農民及政府的一個大難題,下面給大家介紹有關秸稈高溫堆肥的技術及好處。
一,秸稈堆肥的作用機理:就是利用一系列微生物對作物秸桿等有機物進行礦質化和腐殖化作用的過程。堆制初期以礦質化過程為主,后期則以腐殖化過程占優勢。通過堆制可使有機物質的碳氮比變窄,有機物質中的養分得到釋放,同時可減少堆肥材料中的病菌、蟲卵及雜草種子的傳播。因此,堆肥的腐熟過程,既是有機物的分解和再合成的過程,又是一個無害化處理的過程。這些過程的快慢和方向,受堆肥材料的組成、微生物及其環境條件的影響。高溫堆肥一般經過發熱、降溫和保肥等階段。
二,秸稈堆肥必須滿足的條件:主要是水分、空氣、溫度、碳氮比和酸堿度5個方面。
①水分。是影響微生物活動和堆肥腐熟快慢的重要因素。堆制材料吸水膨脹軟化后易被微生物分解,水分含量一般以占堆制材料最大持水量的60%-75%為宜,用手緊握堆肥原料,擠出水滴時最合適。
②空氣。堆肥中空氣的多少,直接影響微生物的活動和有機物質的分解。因此調節空氣,可采用先松后緊堆積法,在堆肥中設置通氣塔和通氣溝,堆肥表面加覆蓋物等。
③溫度。堆肥中各類微生物對溫度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嫌氣性微生物的適宜溫度為25-35℃,好氣性微生物為40-50℃,中溫性微生物最適溫度為25- 37℃,高溫性微生物最適宜的溫度為60-65℃,超65℃其活動則受抑制。堆溫可根據季節進行調節,冬季堆制時,加入牛、羊、馬糞,提高堆溫或堆面封泥保溫。夏季堆制時,堆溫上升快,可翻堆和加水,降低堆溫,以利保氮。第三代有機肥專用檢測儀解讀秸稈還田堆肥發酵技術
④碳氮比。適合的碳氮比(C/N)是加速堆肥腐熟,避免含碳物質過度消耗和促進腐殖質合成的重要條件之一。高溫堆肥主要以禾谷類作物的秸桿為原料,其碳氮比一般80-100:1,而微生物生命活動所需碳氮比約為25:1,也就是說,微生物分解有機物時每同化1份氮,需同化25份碳。碳氮比大于25:1時,因微生物活動受到限制,有機物質分解慢,并且分解出來的氮素全部為微生物本身利用,不能在堆肥中釋放有效態氮。碳氮比小于25:1時,微生物繁殖快,材料易于分解,并能釋放有效氮,也有利于腐殖質的形成。因此,禾本科秸稈碳氮比較寬,堆制時應將碳氮比調節到30-50:1為宜。一般加入相當于堆肥材料20%的人糞尿或1%-2%的氮素化肥,以滿足微生物對氮素的需要,加速堆肥的腐熟。
⑤酸堿度(pH)。微生物只能在一定的酸堿范圍內進行活動。堆肥內大多數微生物要求中性至微堿性的酸堿環境(pH6.4-8.1),最適pH為7.5。堆腐過程中常產生各種有機酸,造成酸性環境,影響微生物的繁殖活動。所以,堆制時要加入適量(秸稈重量的2%-3%)石灰或草木灰,以調節酸堿度。使用一定量的過磷酸鈣可以促進堆肥腐熟。
三,秸稈高溫堆肥技術要點:
1、普通堆肥法:
①選擇場地。選擇距水源較近,運輸方便的地方,堆肥體積大小視場地和材料多少而定。把地面捶實,然后于底部鋪上一層干細土,再在上面鋪一層未切碎的作物稈作為通氣床(厚約26厘米)。
②處理秸桿。在床上分層堆積秸桿等有機物材料,每層厚約20厘米,并逐層澆入人糞尿(下少上多),為保證堆內通氣,在堆料前按一定距離垂直插入木棍,使下面與地面接觸,堆完后拔去木棍,余下的孔道作為通氣孔。
③堆肥材料比例。秸桿、人畜糞尿和細土配比為3:2:5,配料時加入2—5%的鈣鎂磷肥混合堆漚,可減少磷素固定,使鈣鎂磷肥肥效明顯提高。
④調節水分。一般以手握材料有液滴出為宜,在堆肥四周挖深30厘米、寬30厘米左右的溝,把土培于四周,防止糞液流失。第三代有機肥專用檢測儀解讀秸稈還田堆肥發酵技術
⑤泥巴封堆。用泥封堆3厘米左右,當堆體逐漸下陷,堆內溫度慢慢下降時,進行翻堆,把邊緣腐熟不好的材料與內部的材料混合均勻,重新堆起,如發現材料有白色菌絲體出現,要適量加水,然后重新用泥封好,待達到半腐熟時壓緊密封待用。
⑥堆肥腐熟的標志。完*腐熟時作物秸桿的顏色為黑褐色至深褐色,秸桿很軟或混成一團,植株殘體不明顯,用手抓握堆肥擠出汁液,濾出后無色有臭味。
2、速腐劑堆肥法:
①選擇場地。選擇距水源較近,運輸方便的地方,堆肥體積大小視場地和材料多少而定。如果選擇平地,要在四周壘出30厘米高的土埂,以防跑水。
②處理秸桿。一般分三層,一、二層各厚60厘米,第三層厚40厘米,層與層之間和第三層上均勻地撒上秸桿腐熟劑和尿素的混合物,秸桿腐熟劑和尿素混合物的用量自下而上為4:4:2。堆寬一般要求為1.6—2米,堆高1.0—1.6米,長度以材料多少和場地大小而定,堆好后用泥(或薄膜)封嚴。20—25天即可腐爛使用,而且質量好,有效養分含量高。
③用料及配比。按1噸秸桿配1公斤秸桿腐熟劑(如“301"菌劑、腐稈靈、化學催熟劑、“HEM"菌劑、酵素菌等)、再配施5公斤尿素(或200—300公斤腐熟的人糞尿),以滿足微生物發酵所需的氮素,合理調整碳氮比。
④調節水分。堆制前將秸桿用浸透,干秸桿與水的比例一般為1:1.8,使秸桿的含水量達到60%—70%,一般以手握材料有液滴出為宜,這是堆肥成敗的關鍵。
⑤泥巴封堆。用泥封堆3厘米左右,當堆體逐漸下陷,堆內溫度慢慢下降時,進行翻堆,把邊緣腐熟不好的材料與內部的材料均勻混合,重新堆起,保持含水量,然后重新用泥封好,待到半腐熟時壓緊密封待用。第三代有機肥專用檢測儀解讀秸稈還田堆肥發酵技術
四,關于秸稈有效利用,政府方面消息
日前,財政部發布消息稱,今年通過整合和調整增加預算安排10億元資金,會同農業部圍繞加快構建環京津冀生態一體化屏障的重點區域,選擇農作物秸稈焚燒問題較為突出的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等10個省(自治區)開展農作物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試點。
據了解,中央財政試點資金將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由試點省按照集中連片、整體推進,多元利用、農用優先,市場運作、政府扶持的原則,通過政策鼓勵扶持,引導農民自主自覺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嚴禁秸稈露天焚燒。
這再次表明了我國政府堅定地走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的信心。秸稈有機肥還田之路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