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產業進入新常態 企業核心競爭力是關鍵
據住建部數據信息顯示,截至到2015年末,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率為91.90%,縣城污水處理率為85.22%,相比發達國家近100%的污水處理率仍有很大差距,但同時也提供了污水處理市場的發展空間,部分污水處理設施落后的地區將是未來主要增量市場,并且對現有污水處理廠已有設備升級改造也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污水處理市場蓬勃發展 未來市場空間廣闊
“十二五”期間,我國污水處理能力新增5000噸/日,年均增速在10%左右,2015上半年我國污水處理行業實現銷售183.18億元,行業企業利潤總額為21.42億元。全國各地對污水處理產業化、市場化發展都定制了相關政策,相繼引入競爭機制,激活市場活力,帶給環保企業無限發展空間。
有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全國城鎮污水處理能力已達到2.17億立方米/日,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基本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在此期間污水處理設備需求巨大,催生了眾多環保設備企業。
為分得一杯羹 環保企業自身如何持續優化
我國水資源并不豐富,存在明顯的區域分布不均。如果任由水污染狀況加劇,不僅將影響生產生活,還可能制約社會經濟發展,水污染治理勢在必行。
國內污水處理企業大致可以劃分為地方政府主導型企業和市場運營企業兩類。地方政府主導型企業一般是由國有企業轉型與重組,或由地方政府主導改制而成,獲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較大,具有相對較大的規模和資本實力;市場化運營企業主要依靠技術優勢、管理優勢、成本優勢等取得市政工程或工業園區的污水處理訂單,該等企業數量相對較多、市場表現相對活躍,尋求和把握市場機遇的能力相對較強,能夠較好的適應市場環境。
污水處理市場的進一步加大,涉及污水處理業務的環保公司也不斷增多,無論公司屬于地方政府主導型企業還是市場運營企業,要想在污水處理市場中分得一杯羹,企業必須不斷進行自身優化,以適應不斷發展變化中的市場現狀。中國環保產業的高速發展,同時吸引著企業進入,并能很快的找到自己的發展模式,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在行業中占有一席這地。
川源1975年在中國臺灣成立,1995年進入中國大陸,從單一產品做到了整個環保全系列產品。這些年來,除了不斷對產品性能增加,還擴大中國及市場銷售網絡,對技術不斷創新升級。
環保企業通過產品結構調整和資源優化組合,把污水處理設備的研發、制造、銷售列入發展規劃,在行業競爭中突出自己產品特點,打造行業中的精品。無*偶,為了適應中國環保市場發展,針對市場做出企業規劃和調整,也是企業進入中國后的共同認識。
環保設備行業進入新常態 未來發展路在何方?
環保企業經過近幾年發展,初步形成各自特征,但從發展情況來看,也在存在著一些問題待解決,體現在多數環保企業科技含量低、競爭力方面比較薄弱,技術研發能力提升比較緩慢,對未來布局不夠科學等。
而污水處理產業化發展也進入新時期,特別是水十條發布后,國家對環保的重視日漸提升,各類法規體系逐步建立健全,帶給市場廣闊的發展空間,對環保企業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環保企業在未來發展中如何把握與布局并找到新的增長點呢?企業領導人各抒己見。
“未來的商業模式是圈層化的,技術研發部門要跟行業的技術圈層融合,財務部門要跟外部的資本圈層融合,人才資源部門要跟外面的人才圈層融合,銷售部門要跟外部的市場圈層融合,一體化才是zui靈敏的、zui敏捷的、zui的、zui貼心的。一切為客戶創造價值才是zui根本的。”
隨著幾個十條的出臺,全國環保執法力度加大,技術和各類資本的介入,未來的環保產業發展,必會是真正有價值、有技術、有經營、有管理的好環保企業勝出,環保企業要在未來勝出,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路徑,才能立于行業潮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