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中,一顆直徑約50厘米的金屬小球漂浮在水面上。“這就是我市新安裝的河道應急監控預警系統。”近日,在洨河趙縣宋村段,市生態環境局專家指著金屬小球對記者說。
“通過這套系統,每3分鐘,河水中的7個主要檢測數據就會通過無線網絡,被傳輸到市生態環境局的河道應急監測預警管理平臺。”市生態環境局水污染處的魯暉斌對記者說。
這套系統運行后,使得對河水水質的監測頻次,從以往的2小時縮短為3分鐘,同時還可監測化學需氧量、氨氮、PH值、電解率、溶解氧、水溫和濁度等7項常規指標,“實現了從事后處理到事中監管的跨越。”魯暉斌說。
據介紹,過去河道污染源監控往往只能依靠執法人員沿途排查,如發現水質異常情況,需要兩到三天時間才能得出檢測報告。由于檢測數據滯后,導致難以時間找出污染源,給后續的檢查處置工作增加了難度。
為提升跨界斷面水質,全面掌控轄區水環境實際情況,切實改善轄區內水環境,市生態環境局在洨河和*溝沿線河流重點點位,安裝建設這種預警系統,實現了針對污染物排放的立體化框架式無縫隙監管,將事后現場核查轉變成事前預防、事中控制。
同時,該系統的功能更加注重細節,不僅可以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還設計了一個報警功能:系統內設置一定的區間,一旦水質超過了預設的范圍,相關負責人就能收到一條來自系統的提醒短信,隨時隨地都能收到手情報,讓河道污染無所遁形。
“這套系統有自動定位、記錄行駛軌跡、拍照、取樣、描述現場信息等功能,可通過反饋給系統平臺。”魯暉斌介紹說,“河水基本上可達到五類水要求,也就是說,我們的景觀用水是國考核、省考核標準。”
洨河和*溝是我市僅有的兩條排水出境河流,主要擔負市區處理后的水排入下游區域。目前,我市已在洨河、*溝的重要節點、重點區域,建設了16套這樣的應急監控預警系統,實時掌握水環境變化,全力為碧水護航。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