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機功率 | 1.9kW | 外形尺寸 | 43*81mm |
---|---|---|---|
應用領域 | 化工,地礦,建材,電子,紡織皮革 | 重量 | 3kg |
電壓 | 360V |
產品簡介
詳細介紹
西門子模塊針對生長的黑渣土場,專項小組要求各區政府組織街道(鄉鎮)建立巡查制度,專門摸排在社區(村)中存在的非法轉運點及非法消納場。針對歷史遺留的轉運場點,予以限期清理;對于非法設置消納場、擅自收取傾倒費用的場站,相關負責人按照環境污染罪、非法占用耕地罪或非法轉讓土地使用權罪等追究刑事責任;社區(村)負責對其轄區內環境進行嚴盯死守,嚴防黑渣土場再次出現。
“針對黑渣土場,無論是復發的還是新增的,鄉鎮政府和社區(村)都負有監管責任。一經發現,城市管理部門將聯合紀檢監察機關,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追責。”專項小組一負責人介紹,此次專項整治區別于以往,不是“頭疼醫頭,腳痛醫腳”,舉報哪個黑渣土場就只整治清理哪個,而是舉一反三,由點及面,排查深藏在山間、地頭、荒坡的全市所有黑渣土場;更為重要的是,還在深度上下工夫,梳理建筑垃圾從產生到消納的整個鏈條,針對每個環節存在的問題予以徹查、整治,“特別針對‘假協議’‘假軌跡’等根源問題,給予嚴厲懲戒。”
西門子模塊在該場專項整治中,北京市城管委會同相關委辦局,構建“部門協作、市區聯動、信息共享、全力治理”工作機制,對黑渣土場逐一摸排,立行立改。此外,城管執法部門開展了“藍盾二號”行動,公安機關還開展了“百日專項”“7·20專項”“建筑垃圾違規消納”和“渣土車違法亂象打擊整治”等專項行動。據統計,一年來,北京先后端掉百余個黑渣土場和黑中轉站。
此前報道中,記者反映一些運輸企業為逃避監管跑“假軌跡”。為杜絕該違法行為,各區公安、城管等部門聯手,通過“北京市建筑垃圾車輛運輸管理系統”,對車輛運輸軌跡進行檢查。其中,各區城管每天至少抽查20輛運輸車軌跡,一旦發現其未按規定行駛,便會及時通過市級平臺,將違法違規車輛及人員名單移送至相關部門進行處理。“我們會約談運輸企業并按規定扣分。一旦扣滿60分,至少停業整頓一個月,調查結果也會每季度公開。”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至目前,全市共派發違規線索3700余件,回復處理率超過97%。城管執法部門查處建筑垃圾類違規行為6000余起,同比上升145.62%。
“一旦進入‘黑名單’,運輸企業將很難再攬到活兒。”一運輸企業負責人李先生告訴記者,其企業名下運輸車輛曾多次被迫跑“假軌跡”,數百萬運費白白打水漂兒,“以前只能‘黑干’,花錢買‘假協議’,花錢跑‘假軌跡’,但不造假又拿不到渣土消納協議,沒有消納協議就辦不了渣土運輸證,白浪費錢,很窩火兒。現在運輸渣土,從工地直接裝車運到正規消納場,感覺一切終于來到陽光下,很敞亮!”
記者此前調查發現,偷倒渣土屢禁不絕的背后,存在一條制假造假、買假賣假的惡性產業鏈,特別是一些正規渣土消納場為牟取不正當利益,反復賣虛假消納協議卻拒收渣土,導致運輸企業無處傾倒,僅打擊渣土運輸環節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因此,專項行動還重點針對虛開建筑垃圾消納證行為展開。北京市城管委會同各區城管委及紀檢監察機關,全面查閱并核對了自2018年以來建筑垃圾消納的進出場記錄,一旦發現建筑垃圾進場量與許可量存在較大誤差、消納場只賣協議、“挑食拒收”等問題,便啟動責任倒追機制,責令停業整頓一個月,對于屢教不改的消納場所堅決關停。
僅通州區就有兩處正規垃圾消納場因開具虛假消納協議被停業整頓。
專項小組還下發通知,要求各區及住房城鄉建設、交通、水務、城管等部門,核查各自區域內工地消納證辦理情況。“在核查中,一旦發現有工地無證出土,就立即要求其停工整改,并給予從重處罰。”專項小組一負責人稱,對于使用10輛以上無準運證車輛等違規情節嚴重的企業,給予記分處罰,并暫停其在京投標資格1至6個月,“各區、各部門每周都須將消納證檢查情況上報。”
各區建起建筑垃圾“雙向稱重”制度。建筑垃圾產出源頭稱重,垃圾運到消納場也須稱重。稱重數量接入市級平臺,并以此監管建筑垃圾走向。一旦發現屬地監管不力,北京市城管委將會同紀檢監察機關依法追責。
不僅嚴格封堵,還要科學疏導,以緩解建筑垃圾消納場所短缺情況。整治方案要求各區政府因地制宜,增設裝修垃圾暫存分揀廠、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設施、建筑垃圾填埋場等消納處置場所,以滿足建筑垃圾分揀、暫存和處置需求,解決“出口”問題。目前,全市已有20處正規消納場、4座固定式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工廠、110處臨時性處置設施和55處裝修垃圾中轉分揀廠投入運轉。采取工地回填、綠化利用和消納場填埋等方式,共規范處置工程渣土1.1億噸,資源化處置拆違建筑垃圾7744萬噸。
在專項行動開展的同時,為*治理建筑垃圾偷倒亂卸問題,北京市城管委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建筑垃圾管理辦法,梳理和完善建筑垃圾產生、運輸、消納工作流程和工作機制,進一步明確施工、運輸及處置企業,以及各區及有關部門、街鄉鎮、社區(村)在管理鏈條中的責任,建立督導檢查、跨區執法、聯合懲處等相關保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