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測定儀簡析一氧化碳中毒如何預防又如何急救
閱讀:546 發布時間:2021-11-20
在生產過程中,水泥廠煤粉制備、原料煅燒等工藝環節會產生大量煙塵、粉塵。同時,由于碳的不*燃燒還會生成少量一氧化碳(CO)等有毒有害氣體,這些氣體會在原料磨、收塵器、煤粉庫以及窯尾、窯頭等密閉空間內積聚,檢修過程中極易發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人員傷亡。據不*統計,水泥行業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中,一氧化碳中毒造成的事故總起數僅次于坍塌、機械傷害以及灼燙。由此,水泥工廠在日常安全生產管理中,應加強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預防,完善企業應急救援處置措施,以期有效避免此類事故。
一氧化碳是無色、無味和無刺激性的氣體,是工業生產中常見的職業危害因素之一。一氧化碳由含碳物質燃燒不*時產生,經呼吸道吸入人體而引起中毒。中毒機理是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的親合力比氧與血紅蛋白的親合力高 200 ?300 倍,一氧化碳極易與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使血紅蛋白喪失攜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組織窒息,并對全身的組織細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對大腦皮質的影響zui為嚴重。此外,當人體意識到發生一氧化碳中毒時,往往為時已晚。因為支配人體運動的大腦皮質zui先受到麻痹損害,使人無法實現有目的的自主運動,手腳已不聽使喚。所以,一氧化碳中毒者在意識到自身中毒時往往已無法進行有效的自救。
造成生產過程中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往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1. 工藝及設備設施本質安全水平不到位。
受工藝水平限制,水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氣體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消除,以致在受限空間內積聚,危害作業人員生命安全。
2. 廠內受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不規范。
受限空間作業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制度,作業前未落實安全作業證要求,對前后工序未實現能量隔絕 ;作業時未對作業環境進行必要的觀察和檢測,未安排必要的監護人員。
3. 人員思想麻痹,培訓教育不到位。
企業開展的安全生產培訓教育和崗位操作培訓不到位。作業員工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識,在進入受限空間作業時沒有預見可能發生的中毒事故;應急救援人員缺乏相關的應急知識和技能,在搶險過程中貿然行動,未進行科學判斷及采取合理應急處置措施。
4. 救援不當形成次生傷害。
水泥工廠往往在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發生后,由于應急指揮、現場處置措施不當,易形成次生災害事故,即搶險救援人員在不明原因的情況下,未做任何防護措施,就對受限空間內的被困人員進行施救,造成搶險人員吸入一氧化碳后被困,以致形成人員二次傷害。
中毒后的急救
首先,救援人員到達事故現場后,應迅速疏散事故區域內閑雜人員,設置警戒帶,對受限空間內氣體進行必要檢測。救援隊伍應組織人員佩戴空氣呼吸器進入受限空間內進行強制通風,并對空氣置換過程進行監測。作業過程中應避免明火,防止一氧化碳氣體燃燒和爆炸。
在通風并確保受限空間氣體檢測合格條件下,救援小組應安排人員佩戴呼吸器進入,對無明顯內外傷的被困人員可實施人背救護出艙。
其次,將中毒者轉移出受限空間后,應迅速將其轉移到通風保暖處平臥,解開衣領及腰帶以利其呼吸順暢。同時呼叫救護車,隨時準備送往有高壓氧倉的醫院搶救。而在等待運送車輛的過程中,對于昏迷不醒的人員可將其頭部偏向一側,以防嘔吐物誤吸入肺內導致窒息。為促其清醒可用針刺或指甲掐其人中穴,若其仍無呼吸則需立即開始進行人工呼吸。必須注意,對一氧化碳中毒的人員進行人工呼吸的效果遠不如醫院高壓氧倉的治療,因而對昏迷較深的人員不應立足于就地搶救,而應盡快送往醫院。在送往醫院的途中人工呼吸不可停止,以保證被救人員大腦的供氧,防止因缺氧造成腦神經壞死。
事故預防措施
為從根本上避免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水泥廠的安全生產管理應采取預防為主的防護措施,尤其是必須嚴格遵守受限空間安全作業要求,小編特整理下面內容與大家分享。
一、受限空間作業的危險特性
1、作業環境情況復雜
首先,受限空間一般平時處于密閉狀態或低洼處,通風不良,不利于有害氣體的排出。其次,受限空間一般較狹小,對于作業人員的逃生及獲救都有影響。再次,一些受限空間與其余設備或能量相連,如未*切斷其連接,就可能在作業過程中遭受突如其來的傷害,如相連管線未用盲板切斷,導致作業過程中,物料突然進入受限空間;有攪拌裝置的未*切斷電源,導致人員誤操作意外啟動攪拌裝置等。
2、危險性大且隱蔽,一旦發生事故往往造成嚴重后果
受限空間內氣體造成人員窒息或中毒基本上都發生在瞬間,有些有毒氣體呈無色無味狀態,更易造成人員的傷害,如硫化氫氣體濃度在0.012-0.03mg/m3范圍內是屬于人員的嗅覺閾,此范圍內人員可聞出臭雞蛋味,但在超過此濃度范圍,對人體產生更大危害的時候,人員卻無法聞出任何味道。
3、容易因盲目施救擴大傷亡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數據,說是在受限空間作業事故中,死亡人員有50%是救援人員,我們文中提到的這幾起事故都具備這樣的特點,這清楚的提醒了我們,救援人員的傷亡在受限空間中占了很大的比例。這主要還是因為作業前,未對作業場所進行風險辨識或有些單位作業人員安全知識匱乏,導致在作業人員發生事故時,外部救援人員不知道造成該起事故的原因,就在未采取任何有效防護措施的情況下盲目救援。
二、防范受限空間事故應落實的措施
1、制定完善的受限空間作業制度,并落實作業證審批制度。
作業制度應規定各項作業安全要求,主要是以下幾項內容:
①要確保受限空間和與其相連的管線、能量源*的隔離。這里所講的與管線的*隔離是指要將該管線拆除一段或用盲板進行隔斷,而不單單是指將管線上的閥門進行關閉;與能量源的*隔離是指針對那些帶有攪拌器等的動力設備而言,需在電器室將電源保險絲拔除,并將電源箱上鎖并掛警示牌,避免人員誤動開關而意外啟動攪拌設備。
②要將受限空間清洗或置換。受限空間有些可能存在易燃或有毒氣體,有些可能氧含量不足,這就要求我們在進入其空間內作業前,必須先對其進行通風置換,確保可燃及有毒氣體置換出空間,氧含量符合要求。通風時可采取自然通風和強制通風,自然通風主要是指將受限空間上的人孔或蓋板等打開,通過空氣流動進行置換;強制通風可通過鼓風機將排風口從空間上部深入至底部,強制進行置換,但在強制通風過程中,禁止向受限空間內充氧氣或富氧空氣,避免造成火災及人員富氧中毒事故。
③作業前應進行氣體監測。如何確定空間內氣體已符合人員進入的要求呢?這就必須要依靠儀器,現在的復合式氣體檢測儀一般均可直觀顯示檢測氣體的氧含量、揮發性有機物(VOC)、可燃氣體爆炸下限(LEL)等數值,對于存在危害的作業單位,建議應購買一臺檢測儀,確保在作業前明確空間內氣體是否符合要求。
④配備個體防護措施。有些設備可能存在腐蝕性介質,這就要求作業人員進入時必須佩戴好相應的防酸堿工作服;有的環境較復雜,要求作業人員栓帶救生繩,這樣在發生狀況時,外部的監護人員就可以不進入空間內部直接將作業人員拉出該空間。
⑤內部空間用電安全。在空間內使用的照明電壓應小于36V,在潮濕、狹小容器內作業電壓應小于12V。使用超過安全電壓的手持電動工具作業或進行電焊作業時,應配備漏電保護器,同時有可靠接地。
⑥設置專門監護人員。在受限空間作業時,在空間外應設置專門人員進行監護,作業前應確定好信號,作業過程中隨時與作業人員保持聯絡,監護人員嚴禁脫崗,并負責對人員及工具進行清點。
⑦落實好安全作業證要求。每次受限空間作業前,應簽核安全作業證,只有落實了作業證審批制度,才能確保以上的安全措施可以*落實,才能確保責任明確,監管到位。
2、開展受限空間作業安全宣傳和教育
受限空間作業涉及眾多行業、領域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因此加強全民安全知識和安全意識宣傳教育,是防范受限空間作業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
要充分利用媒體、宣傳欄、專題培訓班、專題講座等各種可以利用的形式宣傳受限空間作業的危險性和防范事故的方法,提高職工和企業的應急處置能力。
3、認真做好受限空間作業人員的安全培訓
企業要把受限空間的安全作業作為新員工入廠培訓和教育的重要內容,每年定期的安全教育培訓要有防范受限空間作業安全事故的內容,每次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前,對所有參與作業的人員再進行專題培訓,特別是要加強對從事清庫、維修作業的臨時工、農民工、外包單位人員等的安全培訓,未經專門培訓,不得安排參加受限空間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