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美閱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文章>>美續測控帶你了解古代儀表
說起測量儀表,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馬上跟高科技和電子、通訊、電磁、雷達、超聲波這此概念聯系到一起,實際上,大家想的也沒錯,這是現代測量儀表普遍都在使用技術,但是如果時間上向前推個幾百上千年,那個時代人們是如何進行數據測量的呢。
中國的古人的發明當中,跟儀表有聯系上的,當數漢代的張衡,他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亦為地震儀),是兩個了不起的創造。司南是中國古代辨別方向用的一種儀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發明,它的發明時間更加久遠,據《古礦錄》記載最早出現于戰國時期的河北磁山一帶。居考古學家猜測用天然磁鐵礦石琢成一個杓形的東西,放在一個光滑的盤上,盤上刻著方位,利用磁鐵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別方向,是現在所用指南針的始祖。那么中國古人最早使用的儀表是一個呢,今天美續測控就和你一起捋一捋。
傳說當年伏羲從甘隴出發,迎著陽光升起的方向,來到了*無垠的中原,他放開眼光,打量這莽莽乾坤,仰觀長天、俯測大地,他竟然用上了一套專門的測天儀器:圭表。這是中國很早啟用的測量儀器。
圭表由一根標竿加一個土圭組成。圭身長條形,初用土制,后改用玉制、石制,圭身平面中線刻有長槽,用以注水。圭身橫躺著,具有標識的桿子直立著,構成直角,讓日影正好落在圭板上,圭板上有刻度,用來標示日影的長度。使用時,在圭槽中注上水,以保證圭板放置的*對水平。一天之中,日影最短時為正午,正午時日影所在的方向為正北,反向為正南;南北連線直角交叉線則指向正東與正西,以此定出了四面、八方——中國人由此明確了“空間”的概念。
《周禮》中的《地官•大司徒》篇說,“(前人)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影,以求地中”,就是指這個說的。因為不同季節、不同地點、不同時刻日影的長度不同,日光投影的刻度不同,通過長期的觀測記錄,比較研究,就可以獲得不同時空節令的相關數據。
中原大地太遼闊了,伏羲及其后繼者發現:在南北不同地點,正午時間測出的日影并不一樣長。在反復測量中發現,在某一個地方的正午時分,放置圭表觀看,標竿下“無日影”,這樣就把放置具有標識的桿子的地點視為“地中”,而這個時間點被命名為“天中”,以“地中”為坐標,可推演其他地點的“經緯度”。日影刻度記下了,據此可測定一晝夜十二時的起止點、推算出一日一百刻、一月三十天、一季三個月、一年十二個月的起止點;進而確定一年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三百六十五天,以及十二年一周天,三十年一世、六十年 一甲子的時間演變;由此衍生出天文、歷算、農事安排、動植生死的一系列知識來。它通過“測量”,測出了“天”“地”的運行規律,找到了時空轉換的法則。這是當時最早的時空測算,且與農業生態息息相關。埃及金字塔、瑪雅祭天臺對“天文”的精確測算,構建神奇,但那更多是服務于“神”的,比較而言,中國先民更加密切地關注社會民生。而且這種儀表投入極低、技術簡樸直觀,易于普及。
“圭測日影”法是中華文明曙光初露時期的頭等科技發明。今河南汝陽縣有座“天中山”,其實是一個人造土山包,傳說那就是伏羲測定的“天中”所在地。今河南登封還有一座周公的“觀象臺”,經郭守敬整修過,至今保存完好,它便是一個巨型土圭的“升級版”。
時空概念的獲得,是中國先民進入文明生活最重要的科學知識。長年不間斷的日影測定,使先民不斷獲得生活環境的數據,讓先民學會了與周圍生態周期性的變化相適應、相關聯,從而形成了周而復始的理念。由此看來,對于生活在北溫帶的中國先民來說,圭表的意義非常重大。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