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特斯光譜儀CCD全譜直讀光譜分析儀
SZ-WL15A 快速和可靠金屬分析 體積小巧,且具有超高的性價比。
我們的光譜儀旨在完成快速而可靠的樣品檢測。新一代leetes先進的光譜分析技術,30年光譜儀研發制造經驗、技術創新和專業的售后服務,為每一臺光譜儀用戶提供可靠的材料分析方案。
WL15A 提供快速、穩定和精確的分析以實現樣品檢測要求。 它是一臺功能強大且可靠的光譜儀,光學系統采用CCD檢測器,在部分領域可以媲美經典光電倍增管式的光譜儀。
分析的材料類型 全面的分析程序可供選擇,適用于所有金屬及其合金,
包括:鑄鐵、鐵、鋼鋁、銅、鎂、鎳、鉛、錫、鈷、鈦
光學系統 :
全譜平場光學系統,波長可選范圍:130-1100nm
檢測器 :
(紫外區)采用高性能濱松(HAMAMATSU)背照式CCD檢測器
開放式激發臺,適用于分析不同幾何形狀的大樣品,采用雙氣路氬氣沖洗電極模式大大節約氬氣,熱交換設計,無需水冷,易于清理維護。
火花激發系統 :
激發誤差 是直讀光譜分析中主要誤差,對火花激發系統中光源的穩定性要求異常嚴格。WL15A采用全頻數字雙脈沖激發光源,可變頻(100-1000Hz)激發技術。
具有以下特點:
激發電路中無電阻部件,不發熱,提高熱穩定性低壓火花放電,增加系統可靠性減少維護保養,僅需清洗激發電極
1.分析準確度高,時間快
2.體積小、重量輕
3.高度集成化、高可靠性
4.數據分析穩定、快速
5.全譜檢測,通道不受限
6.操作簡單
7.分析模式
核心原理圖:
CCD的優勢 :
windows系統下全中文操作界面,有多種語言模式一鍵激發
即可獲取數據內置自我診斷系統
自動處理結果,10-30S 完成樣品分析
預裝金屬牌號,能快速鑒定。可自由選擇分析模式、
配置分析曲線,也可根據應用需求優化參數。
1. 連接激發光源
2. 狹縫
3. 濾鏡
4. 準直鏡
5. 光柵
6. 聚焦鏡
7. 帶濾光片的檢測器
8. 背照式CCD檢測器
應用領域
冶金、鑄造、機械加工、爐前化驗、科研、商檢、汽車、石化、造船、電力、航空航天、核電、兵器
檢測范圍
鐵基、銅基、鋁基、鎳基、鈷基、鎂基、鈦基、鋅基、鉛基、錫基、銀基 等
利特斯光譜儀CCD全譜直讀光譜分析儀
SZ-WL15A 直讀光譜儀技術方案儀器技術參數表格
項目 | 參數描述 |
檢測應用 | 金屬基體合金的成分測量 |
光學系統 | 全譜光學系統 |
波長范圍 | 130~1100nm |
光源類型 | 全頻數字雙脈沖激發光源,可變頻(100-1000Hz)激發技術 |
檢測器 | CCD檢測器,(紫外區)采用高性能濱松(HAMAMATSU)背照式CCD檢測器 |
電極 | 采用雙氣路氬氣沖洗電極模式 |
數據采集讀出系統 | 高速16位ADC模數轉換,DSP數字信號控制器,工業USB數據采集(100KHz/s),單火花脈沖數據采集,可用于酸溶鋁和酸不溶鋁檢測。 |
分析軟件 | 全中文windows系統下運行分析軟件,設置分析參數,激發、沖洗、予燃爆光時間選擇,自動完成 |
工作電源 | (220±20)V AC,(50±1)Hz,保護性接地的單相電源 |
工作溫度 | (10~30)℃ |
存儲溫度 | (0~45)℃ |
工作濕度 | 20%~80% |
氬氣純度要求 | 99.999% |
氬氣進口壓力 | 0.5Mpa |
氬氣流量 | 激發流量約(3-6)L/min,維持流量約(0-0.5)L/min |
激發最大功率 | 500VA |
激發臺孔徑 | 12mm |
樣品臺 | 火花臺尺寸為120x120mm ,放電室特殊設計,雙脈沖火花放電,十分便于激發和省氬氣,激發電極為鎢電極或銀電極。 |
尺寸 | 外形尺寸:684×584×350mm |
重量 | 45kg |
SZ-WL15A 標配供貨范圍
內容描述 | 數量 |
SZ-WL15A 全譜直讀光譜儀主機 | 1臺 |
分析基體 | 1個 |
工作曲線 | 2套 |
數據處理系統(光譜儀內置) | 1套 |
分析及校準軟件(U盤) | 1套 |
計算機(聯想) | 1套 |
打印機(HP) | 1臺 |
高低標 | 2個 |
減壓閥 | 1套 |
電極刷 | 1個 |
過濾器 | 1個 |
用戶手冊(儀器使用說明書) | 1份 |
CCD 原理及發展應用
CCD 是指電荷耦合器件,是一種用電荷量表示信號大小,用耦合方式傳輸信號的探測元件,具有自掃描、感受波譜范圍寬、畸變小、體積小、重量輕、系統噪聲低、功耗小、壽命長、可靠性高等—系列優點,并可做成集成度非常高的組合件。
電荷耦合器件(CCD)是20世紀7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半導體器件。
CCD是于1969年由美國貝爾實驗室(Bell Labs)的維拉·波義耳(Willard S. Boyle)和喬治·史密斯(GeorgeE. Smith)所發明的。
當時貝爾實驗室正在發展影像電話和半導體氣泡式內存。將這兩種新技術結合起來后,波義耳和史密斯得出一種裝置,他們命名為“電荷‘氣泡’元件"(Charge "Bubble" Devices)。
這種裝置的特性就是它能沿著一片半導體的表面傳遞電荷,便嘗試用來做為記憶裝置,當時只能從暫存器用“注入"電荷的方式輸入記憶。但隨即發現光電效應能使此種元件表面產生電荷,而組成數位影像。
到了70年代,貝爾實驗室的研究員已經能用簡單的線性裝置捕捉影像,CCD就此誕生。有幾家公司接續此一發明,著手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包括仙童半導體(Fairchild Semiconductor)、美國無線電公司(RCA)和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
其中快捷半導體的產品上市,于1974年發表500單元的線性裝置和100x100像素的平面裝置。
CCD圖像傳感器可直接將光學信號轉換為模擬電流信號,電流信號經過放大和模數轉換,實現圖像的獲取、存儲、傳輸、處理和復現。
CCD 優勢及特點:
1.體積小重量輕;
2.功耗小,工作電壓低,抗沖擊與震動,性能穩定,壽命長;
3.靈敏度高,噪聲低,動態范圍大;
4.響應速度快,有自掃描功能,圖像畸變小,無殘像;
5.應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工藝技術生產,像素集成度高,尺寸精確,商品化生產成本低。
因此,許多采用光學方法測量外徑的儀器,把CCD器件作為光電接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