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人和科學儀器有限公司>>公司動態>>加強實驗室廢物處理,勢在必行
加強實驗室廢物處理,勢在必行
“實驗室產生的污染物常常被人們忽視,其實,實驗室排放物往往是嚴重的污染源。而目前,這一領域尚處于法律監控盲區。”據新華社報道,在剛剛召開的吉林省政協會議上,有政協委員呼吁重視實驗室污染問題。
實驗室污染日益引起關注
實際上,近幾年來,實驗室污染不斷成為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關注的話題。
浙江省的代表和委員曾透露,某實驗室做蛋白質含量分析實驗時,有害氣體不經處理即排放,使周圍居民咳嗽不止。
廣西的委員也在提案中談到:有的實驗室有通風設備,可通風口直接對著窗外;有廢液缸,可廢液還是直接倒入下水道;解剖動物甚至在廁所里完成,實驗完了一沖了之。
去年全國兩會上,還有人大代表提出,針對某高校的調查表明,該校16個院系中有12個院系下屬實驗室存在污染物排放,比例為75%;其中危險廢物占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所認定的47大類中的28類,比例高達59.6%。
實驗室廢物處理也是科研人員自己關注的話題。在一些活躍著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專業網絡論壇上,《科學時報》記者看到不少網友討論這一話題。比如,有的人發帖子說:“我們是一個地級市,沒有專門的廢液處理機構,對甲醇等廢液,環保局讓我們拉到省城處理,費用太高,現在只能偷著倒入下水道。”跟貼的人有的批評這樣做不對,也有的說:“情況差不多,我們也存在這個問題,比較頭疼。”“我們也是,都是往下水道倒的,這樣太危險了,但是沒有辦法。”還有的網友說,因為所在實驗室常常把廢液直接倒入下水道,管道都被腐蝕壞了,甚至直接污染地下水。
來自學校實驗室的調查數據
2004年,當時的國家環保總局曾下發了《關于加強實驗室類污染環境監管的通知》。但是《科學時報》記者上周從國家環保部污染防治司了解到,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針對實驗室廢物處理的環保法規。“如果屬于危險廢物就按照危險廢物(相關法規)來管理,其他類別的廢物就按其他類別廢物(相關法規)管理。”該司的工作人員說,“國家對于危險廢物有專門的管理程序,必須交給有資質的廢物處理公司。”他還介紹說,環保部和教育部曾經合作進行過相關的調研工作。
2008年,教育部教學儀器研究所成立了“學校化學教學實驗廢液問題的研究”課題組,選取北京大學、湖南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的化學實驗教學中心以及分布在各地的10所普通高中為代表,進行了廢液量的調查。
教學儀器研究所負責該課題研究的彭實告訴《科學時報》記者,在此之前環保部門缺乏可以說明問題的相關數據。“我們想實際調查一下學校產生污染物的種類和數量,幫助環保部門摸摸情況,為相關費用的投入、政策的制定以及基礎設施的建設提供參考。”
這一研究首先*依據講義和教材上敘述的實驗內容和參加實驗人數,統計了理論上的污染物數量和種類。又作了一年的實證調查,讓各個學校統計實際收集了多少廢液,與理論數據進行對比。
這項研究還對1000多名來自16所“211工程”大學的化學教師、實驗員、做化學實驗的本科生以及600多名來自130所中學的化學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研究者還走訪調查了國內若干所大學。
結果表明,我國高校和高中化學教學實驗所產生的廢液,絕大部分是需要回收處理的危險廢液。就危險廢液量(不包括洗滌液)而言,根據統計結果估算,各高校化學實驗教學中心的危險廢液規模大約在每年幾百至幾千升;普通高中學校校均危險廢液產量大約為每年100~600升。廢液以重金屬、不含鹵有機廢液、廢酸為主。根據這一研究結果,再考慮我國的學校數量,僅來自學校實驗室的廢液總量已經不容忽視。
而且該研究尚未包括科研實驗的廢液數據。
彭實等人的這項研究還指出:2005年國家環保總局和教育部聯合發布《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實驗室排污管理的通知》以后,一些高校開始重視相關工作。但是,多數高校還是沒有建立健全完備的廢液管理機制,也缺少專項經費支持。而且由于整個社會處理危險廢物的設施不完備,使得廢液回收渠道不夠暢通。師生們對廢液的識別、分類以及處理方法等相關知識缺乏全面系統的了解,監管不夠嚴格,少數師生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意識不強。這些原因導致了廢液的回收和處理還很不*。而且,總的來說,高校交給專業處理公司處理的絕大多數是廢棄化學試劑,真正意義上的實驗廢液并不多。高中的實驗廢液基本處于放任自流狀態,行政主管部門沒有明確的要求和規定。
經費從哪里來
“經費是各個學校都提出的問題。”彭實說。
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副教授李鐵龍談起實驗室廢物處理時也表示:“這是個很費錢的工作。”
實驗室的污染包括生物性污染、化學污染和放射性污染。李鐵龍告訴《科學時報》記者,目前國內對實驗室廢物處理研究很少。“實驗室廢物的特點是種類多樣,成分復雜,變化特別大。不像一般的工業廢水是特定的污染物,特定的排放時間和排放量。科研人員經常每天做不同的實驗項目,今天出來的物質和明天出來的物質是不一樣的,有的甚至是相克相生的。
很難用特定的模式去處理它,處理起來難度非常大,成本也很高。”李鐵龍說,這也導致了一些單位在這件事情上“睜只眼閉只眼”。
南開大學是彭實向記者推薦的在實驗室廢物處理上做得較好的國內大學。該校前幾年新建的綜合實驗樓設置了專門的排水系統,與生活廢水排水管道區分開來,并在地下室建立了專門的廢水處理站。
武漢大學也是國內較早自己建立廢水處理站的高校。該校環保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的廢水處理站現在每年還接受當地環保部門的檢測。
李鐵龍參與了南開大學綜合實驗樓廢水處理工程的設計工作。他坦承,由于實驗室廢液的復雜性,“我們的處理成本比一般的工業廢水處理成本高多了”。
有的高校從每個課題的經費中收取一定比例的廢物處理費,作為實驗中心處理廢物的專項費用,彭實覺得這個方法不錯,值得學習。她建議行政主管部門在實驗室廢物管理問題上形成機制。“其實有的高校實驗中心的經費非常多,但是卻沒有專門的實驗廢液處理的經費名目,他們希望行政主管部門能在這些方面理順了。”
也有的專家建議,實驗室廢液處理應享受政府環保待遇。為解決目前實驗室廢液處理成本過高,回收處理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各級政府應仿效香港特區政府的做法,給予實驗廢液處理企業正確的定位,明確其公益性而非營利性。并與垃圾處理廠和污水處理廠一樣,政府給予補貼,以減輕學校和研究機構的經費負擔,調動治污積極性。
重要的是管理和機制
在采訪中,彭實和李鐵龍都談到,日本在實驗室污染控制方面做得,在這一方面我國和日本“差得很遠”。
但是日本并非勝在技術。李鐵龍認為,對于實驗室污染控制而言,“技術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管理和機制”。“我們前兩年向天津環保部門建議,對實驗室排放進行統一的監管,實驗室廢物屬于危險廢棄物,需要國家強制管理”。
據彭實了解,地方環保局對實驗室的監管目前還主要靠各個單位的登記上報。也就是說,國內目前還主要靠科研機構和高校“自覺”。
據彭實介紹,關于廢棄物,在日本有較完善的法律法規,相關教育和科研機構也被歸入其約束范疇,使得對實驗室廢液的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比如,日本高校大多設有綜合管理環境事務的機構,稱為環境保護中心,中心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管理規章和細則,使實驗室廢液管理能夠有效開展。她建議相關行政主管部門盡快制定實驗室危險廢物管理辦法和分類標準。記者在網上論壇也看到不少人詢問是否有相關的國家標準和規定,這樣才便于操作。
彭實和李鐵龍都建議將實驗室的排水管道改造納入學校的基本建設規劃里去。“只有管道獨立才能有效處理和監測,監測達標后才能排放到公共排水管道里去。我國實驗室的管道大多數與生活廢水管道不分,環保部門也沒辦法監測。”日本大多數實驗室的排水系統與生活廢水的排水系統彼此分開,實驗室廢水有單獨的排放口。“日本有的學校一旦發現污染物超標,就給實驗樓停水。我國有的學者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到日本進修時,發現人家已經這樣做了。”彭實說。
日本的另外一條經驗是廢液處理要源頭化。彭實等人在研究報告中指出,發生源的廢液性質是zui明確的,如若排入管道后再分析處理,或搬運到較遠的地方處理,難免會造成處理時間、人力、物力以及費用的增加。針對目前我國的國情,在產生廢液的實驗室利用簡易的廢液處理裝置對廢液進行及時處理,將那些在實驗室的廢液委托有資質的專業公司處理,是比較現實可行的。
但是彭實也談到我國實驗室的危險廢物處理還需要解決出口的問題。“因為整個國家的社會配套設施不完備,就算實驗室認認真真收了,也面臨把危險廢棄物交給誰的問題。”她說,在調查中,有的單位反映:“以前還有公司收走,現在就讓我們留在學校里存著。已經存了很多了,找不到出口。”
“這些問題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但只要重視,去做,慢慢就能得到解決。”彭實說。
實驗室污染日益引起關注
實際上,近幾年來,實驗室污染不斷成為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關注的話題。
浙江省的代表和委員曾透露,某實驗室做蛋白質含量分析實驗時,有害氣體不經處理即排放,使周圍居民咳嗽不止。
廣西的委員也在提案中談到:有的實驗室有通風設備,可通風口直接對著窗外;有廢液缸,可廢液還是直接倒入下水道;解剖動物甚至在廁所里完成,實驗完了一沖了之。
去年全國兩會上,還有人大代表提出,針對某高校的調查表明,該校16個院系中有12個院系下屬實驗室存在污染物排放,比例為75%;其中危險廢物占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所認定的47大類中的28類,比例高達59.6%。
實驗室廢物處理也是科研人員自己關注的話題。在一些活躍著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專業網絡論壇上,《科學時報》記者看到不少網友討論這一話題。比如,有的人發帖子說:“我們是一個地級市,沒有專門的廢液處理機構,對甲醇等廢液,環保局讓我們拉到省城處理,費用太高,現在只能偷著倒入下水道。”跟貼的人有的批評這樣做不對,也有的說:“情況差不多,我們也存在這個問題,比較頭疼。”“我們也是,都是往下水道倒的,這樣太危險了,但是沒有辦法。”還有的網友說,因為所在實驗室常常把廢液直接倒入下水道,管道都被腐蝕壞了,甚至直接污染地下水。
來自學校實驗室的調查數據
2004年,當時的國家環保總局曾下發了《關于加強實驗室類污染環境監管的通知》。但是《科學時報》記者上周從國家環保部污染防治司了解到,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針對實驗室廢物處理的環保法規。“如果屬于危險廢物就按照危險廢物(相關法規)來管理,其他類別的廢物就按其他類別廢物(相關法規)管理。”該司的工作人員說,“國家對于危險廢物有專門的管理程序,必須交給有資質的廢物處理公司。”他還介紹說,環保部和教育部曾經合作進行過相關的調研工作。
2008年,教育部教學儀器研究所成立了“學校化學教學實驗廢液問題的研究”課題組,選取北京大學、湖南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的化學實驗教學中心以及分布在各地的10所普通高中為代表,進行了廢液量的調查。
教學儀器研究所負責該課題研究的彭實告訴《科學時報》記者,在此之前環保部門缺乏可以說明問題的相關數據。“我們想實際調查一下學校產生污染物的種類和數量,幫助環保部門摸摸情況,為相關費用的投入、政策的制定以及基礎設施的建設提供參考。”
這一研究首先*依據講義和教材上敘述的實驗內容和參加實驗人數,統計了理論上的污染物數量和種類。又作了一年的實證調查,讓各個學校統計實際收集了多少廢液,與理論數據進行對比。
這項研究還對1000多名來自16所“211工程”大學的化學教師、實驗員、做化學實驗的本科生以及600多名來自130所中學的化學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研究者還走訪調查了國內若干所大學。
結果表明,我國高校和高中化學教學實驗所產生的廢液,絕大部分是需要回收處理的危險廢液。就危險廢液量(不包括洗滌液)而言,根據統計結果估算,各高校化學實驗教學中心的危險廢液規模大約在每年幾百至幾千升;普通高中學校校均危險廢液產量大約為每年100~600升。廢液以重金屬、不含鹵有機廢液、廢酸為主。根據這一研究結果,再考慮我國的學校數量,僅來自學校實驗室的廢液總量已經不容忽視。
而且該研究尚未包括科研實驗的廢液數據。
彭實等人的這項研究還指出:2005年國家環保總局和教育部聯合發布《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實驗室排污管理的通知》以后,一些高校開始重視相關工作。但是,多數高校還是沒有建立健全完備的廢液管理機制,也缺少專項經費支持。而且由于整個社會處理危險廢物的設施不完備,使得廢液回收渠道不夠暢通。師生們對廢液的識別、分類以及處理方法等相關知識缺乏全面系統的了解,監管不夠嚴格,少數師生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意識不強。這些原因導致了廢液的回收和處理還很不*。而且,總的來說,高校交給專業處理公司處理的絕大多數是廢棄化學試劑,真正意義上的實驗廢液并不多。高中的實驗廢液基本處于放任自流狀態,行政主管部門沒有明確的要求和規定。
經費從哪里來
“經費是各個學校都提出的問題。”彭實說。
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副教授李鐵龍談起實驗室廢物處理時也表示:“這是個很費錢的工作。”
實驗室的污染包括生物性污染、化學污染和放射性污染。李鐵龍告訴《科學時報》記者,目前國內對實驗室廢物處理研究很少。“實驗室廢物的特點是種類多樣,成分復雜,變化特別大。不像一般的工業廢水是特定的污染物,特定的排放時間和排放量。科研人員經常每天做不同的實驗項目,今天出來的物質和明天出來的物質是不一樣的,有的甚至是相克相生的。
很難用特定的模式去處理它,處理起來難度非常大,成本也很高。”李鐵龍說,這也導致了一些單位在這件事情上“睜只眼閉只眼”。
南開大學是彭實向記者推薦的在實驗室廢物處理上做得較好的國內大學。該校前幾年新建的綜合實驗樓設置了專門的排水系統,與生活廢水排水管道區分開來,并在地下室建立了專門的廢水處理站。
武漢大學也是國內較早自己建立廢水處理站的高校。該校環保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的廢水處理站現在每年還接受當地環保部門的檢測。
李鐵龍參與了南開大學綜合實驗樓廢水處理工程的設計工作。他坦承,由于實驗室廢液的復雜性,“我們的處理成本比一般的工業廢水處理成本高多了”。
有的高校從每個課題的經費中收取一定比例的廢物處理費,作為實驗中心處理廢物的專項費用,彭實覺得這個方法不錯,值得學習。她建議行政主管部門在實驗室廢物管理問題上形成機制。“其實有的高校實驗中心的經費非常多,但是卻沒有專門的實驗廢液處理的經費名目,他們希望行政主管部門能在這些方面理順了。”
也有的專家建議,實驗室廢液處理應享受政府環保待遇。為解決目前實驗室廢液處理成本過高,回收處理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各級政府應仿效香港特區政府的做法,給予實驗廢液處理企業正確的定位,明確其公益性而非營利性。并與垃圾處理廠和污水處理廠一樣,政府給予補貼,以減輕學校和研究機構的經費負擔,調動治污積極性。
重要的是管理和機制
在采訪中,彭實和李鐵龍都談到,日本在實驗室污染控制方面做得,在這一方面我國和日本“差得很遠”。
但是日本并非勝在技術。李鐵龍認為,對于實驗室污染控制而言,“技術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管理和機制”。“我們前兩年向天津環保部門建議,對實驗室排放進行統一的監管,實驗室廢物屬于危險廢棄物,需要國家強制管理”。
據彭實了解,地方環保局對實驗室的監管目前還主要靠各個單位的登記上報。也就是說,國內目前還主要靠科研機構和高校“自覺”。
據彭實介紹,關于廢棄物,在日本有較完善的法律法規,相關教育和科研機構也被歸入其約束范疇,使得對實驗室廢液的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比如,日本高校大多設有綜合管理環境事務的機構,稱為環境保護中心,中心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管理規章和細則,使實驗室廢液管理能夠有效開展。她建議相關行政主管部門盡快制定實驗室危險廢物管理辦法和分類標準。記者在網上論壇也看到不少人詢問是否有相關的國家標準和規定,這樣才便于操作。
彭實和李鐵龍都建議將實驗室的排水管道改造納入學校的基本建設規劃里去。“只有管道獨立才能有效處理和監測,監測達標后才能排放到公共排水管道里去。我國實驗室的管道大多數與生活廢水管道不分,環保部門也沒辦法監測。”日本大多數實驗室的排水系統與生活廢水的排水系統彼此分開,實驗室廢水有單獨的排放口。“日本有的學校一旦發現污染物超標,就給實驗樓停水。我國有的學者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到日本進修時,發現人家已經這樣做了。”彭實說。
日本的另外一條經驗是廢液處理要源頭化。彭實等人在研究報告中指出,發生源的廢液性質是zui明確的,如若排入管道后再分析處理,或搬運到較遠的地方處理,難免會造成處理時間、人力、物力以及費用的增加。針對目前我國的國情,在產生廢液的實驗室利用簡易的廢液處理裝置對廢液進行及時處理,將那些在實驗室的廢液委托有資質的專業公司處理,是比較現實可行的。
但是彭實也談到我國實驗室的危險廢物處理還需要解決出口的問題。“因為整個國家的社會配套設施不完備,就算實驗室認認真真收了,也面臨把危險廢棄物交給誰的問題。”她說,在調查中,有的單位反映:“以前還有公司收走,現在就讓我們留在學校里存著。已經存了很多了,找不到出口。”
“這些問題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但只要重視,去做,慢慢就能得到解決。”彭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