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發展循環經濟大有可為但任務艱巨
*“農田循環生產模式與技術體系研究示范”重點項目專家、中國農業大學循環農業研究中心主任高旺盛教授28日在此間表示,我國是世界人口大國、農業大國,在低碳經濟即將到來的時代,我國農業發展循環經濟大有可為,但同時任務艱巨。
11月28日,由*農村司主辦、安徽省*和中國農業大學聯合承辦的“循環農業科技發展研討會”在合肥舉行,來自全國20多個省區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本次會議的主題是“發展循環農業,促進節能減排”。
高旺盛說,我國農業發展循環經濟大有可為,循環農業不是技術復古,而是依靠現代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以及新產品支撐下的新型農業發展模式,其根本特征就是實現農業的“一高兩低”,即資源利用率zui高、能源消耗zui低、污染排放zui低。我國目前循環農業模式主要是秸稈直接還田循環模式、農田菌業循環生產模式、農牧結合循環模式、農業廢棄物加工循環模式等。
據介紹,在*“十一五”支撐計劃支持下,2007年啟動了“農田循環生產模式與技術體系研究示范”重點項目,在全國14個省區實施。該項目經過兩年研究實踐,初步探索了我國循環農業的適宜模式以及*、適用、的技術路徑,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初步建立了近50個不同類型的循環農業技術核心基地,取得79項、國家和行業技術標準59項。形成各種單項循環農業技術模式65項,直接示范區800多萬畝,輻射帶動5000多萬畝。
高旺盛說,我國是世界人口大國、農業大國,農業發展面臨著保障糧食安全、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節能減排、保護資源環境、增加農民收入等重大挑戰。尤其是在世界倡導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的新形勢下,傳統農業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研究表明,我國農業溫室氣體總排放量占全國排放量的約17%。
專家認為,農業實現低碳經濟目標的任務十分艱巨,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進步,發展循環農業。高旺盛說,發展循環農業是應對挑戰和促進我國農業發展的重大措施,可以為解決農業廢棄物“變廢為寶、變棄為用、變害為利”走出一條路子,可以為降低農業能源投入品消耗、減少農業溫室氣體排放、發展低碳農業做出重要貢獻。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