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分類及其產生原因
a、麻面 麻面是結構構件表面呈現無數的小凹點,而尚無鋼筋暴露的現象。它是由于模板內表面粗糙、未清理干凈、潤濕不行,模板拼縫不嚴密而漏漿;混凝土振搗不密實,氣泡末排出以及養護不好所致。
b、露筋 露筋即鋼筋沿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主要是由于綁扎鋼筋或安裝鋼筋骨架時末放墊塊或墊塊位移、鋼筋位移、結構斷面較小、鋼筋過密等使鋼筋緊貼模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夠所致。有時也因混凝土結構物缺邊、掉角而露筋。
c、蜂窩 蜂窩是混凝土表面無水泥砂漿,露出石子的深度大于5mm,但小于保護層厚度的蜂窩狀缺陷。它主要是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準確(漿少石多),或攪拌不勻、澆筑方法不當、振搗不合理,造成砂漿與石子分離;模板嚴重漏漿等原因而產生。
d、孔洞 孔洞是指混凝土結構存在著較大的孔隙,局部或全部無混凝土。它是由于骨料粒徑過大、鋼筋配置過密導致混凝土下料中被鋼筋擋住;或混凝土流動性差,混凝土分層離析,混凝土振搗不實;或混凝土受凍、混凝土中混入泥塊雜物等所致。
e、縫隙及夾層 縫隙及夾層是施工縫處有縫隙或夾有雜物。它是因施工縫處理不當以及混凝土中含有垃圾雜物所致。
f、缺棱、掉角 缺棱、掉角是指梁、柱、板、墻以及洞口的直角邊上的混凝土局部殘損掉落。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澆筑前模板未充分潤濕,使棱角處混凝土中水分被模板吸去而水化不充分,引起強度降低,拆模時則棱角損壞;另外,拆模過早或拆模后保護不善,也會造成棱角損壞。
g、裂縫 裂縫有溫度裂縫、干縮裂縫和外力引起的裂縫三種。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結構和構件下的地基產生不均勻沉降;模板、支撐沒有固定牢固;拆模時混凝土受到劇烈振動;環境或混凝土表面與內部溫差過大;混凝土養護不良及其中水分蒸發過快等。
h、強度不足 混凝土強度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原材料不符合規定的技術要求,混凝土配合比不準、攪拌不勻、振搗不密實及養護不良等。
缺陷處理
a、表面抹漿修補 對數量不多的小蜂窩、麻面、露筋、露石的混凝土表面,可用鋼絲刷或加壓水洗刷基層,再用1:2~1:2.5的水泥砂漿填滿抹平,抹漿初凝后要加強養護。 當表面裂縫較細,數量不多時,可將裂縫用水沖洗并用水泥漿抹補;對寬度和深度較大的裂縫,應將裂附近的混凝土表面鑿毛或沿裂縫方向鑿成深為15~20mm、寬為100~200mm的V形凹槽,掃凈并灑水潤濕,先刷水泥漿一度,然后用1:2~1:2.5的水泥砂漿涂抹2~3層,總厚度控制在10~20mm左右,并壓實抹光。
b、細混凝土填補 當蜂窩比較嚴重或露筋較深時,應按其全部深度鑿去薄弱的混凝土和個別突出的骨料顆粒,然后用鋼絲刷或加壓水洗刷表面,再用比原混凝土強度等級提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填補并仔細搗實。 對于孔洞,可在混凝土表面采用施工縫的處理方法:將孔洞處不密實的混凝土和突出的石子剔除,并將洞邊鑿成斜面,以避免死角,然后用水沖洗或用鋼絲刷刷清,充分潤濕72h后,澆筑比原混凝土強度等級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細石混凝土的水灰比宜在0.5以內,并摻入水泥用量萬分之一的鋁粉(膨脹劑),用小振搗捧分層搗實,然后進行養護。
c、化學注漿修補 當裂縫寬度在0.1mm以上時,可用環氧樹脂注漿修補。修補時先用鋼絲刷清除混凝土表面的灰塵、浮渣及散層,使裂縫處保持干凈,然后把裂縫用環氧砂漿密封表面,做出一個密閉空腔,有控制的留置注漿口及排口,借助壓縮空氣把漿液壓入縫隙,使之充滿整個裂縫。壓注漿液與混凝土有很佳的粘結作用,使修補處具有很好的強度和耐久性,對0.05mm以上的細微裂縫,可用甲凝修補。 作為防滲堵漏用的注漿材料,常用的有丙凝(能壓注入0.01mm以上的裂縫)和聚氨脂(能壓注入0.015mm以上的裂縫)等。 對混凝土強度嚴重不足的承重構件必須拆除返工。對強度不足、但經設計單位驗算同意,可不拆除,或根據混凝土實際強度提出加固處理方案,但其所在的分部分項工程驗收不得評為優良,只能評為合格。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