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經過數十年冶金技術的發展,結構性金屬合金得到了不斷改進,以抵抗變形、開裂和失效。裂紋偏轉、分支和橋接等增韌機制是廣泛采用的用于耗散機械能的策略。然而,針對合金損傷修復方面的工作,則要少得多。近期的研究,主要針對聚合物和復合材料,提出了設計自修復材料的策略。雖然大多數金屬自修復方法都是利用外在熱源和潛在的可激活成分來修復損傷,但有趣的是,固有的微觀結構特征也可以修復損傷,而無需加熱至環境溫度以上。自修復有可能對金屬的許多結構應用產生影響,特別是循環載荷下的疲勞失效。在結構應用中,疲勞占在役失效的 90%。
針對金屬材料的疲勞損傷修復問題,美國Sandia國家實驗室的Brad L. Boyce等研究人員,采用Bruker PI95 高精度原位納米力學測量系統,在透射電子顯微鏡(TEM)中進行拉伸高循環疲勞實驗。作者觀察到了納米晶Pt疲勞裂紋的自修復,發現固有的微觀結構特征不僅能阻止疲勞裂紋,還能使裂紋修復。在修復過程中,裂紋在三晶交點(TJ)附近停止,隨后通過明顯的冷焊過程修復,接著沿不同的裂紋路徑生長。修復發生時,遠場循環應力仍為拉伸應力,因此沒有施加壓縮來促進焊接過程。數值模擬結果表明,不均勻的局部應力和晶界的逐漸遷移促進了這種修復行為。純金屬在納米尺度上自愈的特性對疲勞響應的解釋和抗疲勞材料的設計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成果Autonomous healing of fatigue cracks via cold welding于2023年7月發表于Nature 上。
文章內容來源于公眾號《布魯克納米表面儀器》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