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ZTK-ID型肢體運動康復儀適用于對腦卒中患者在病情平穩后的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康復治療;小兒腦癱、截癱及創傷后神經損傷的治療。“啟動/預置”、“調整/治療”、“脈沖/連續”、“重復/往返”、“步進/遞增”鍵為功能選擇鍵,每按1次各轉換1次,和文字對應的指示燈亮,說明儀器處于該功能狀態。“啟動/預置”鍵在設定治療時間時使用;“脈沖”是在每個治療間隙只出現單個脈沖輸出;“連續”是在每個治療間隙有一組脈沖輸出;“重復”是從1—3路重復輸出“往返”是從1—3—1路往返輸出;“步進”是各路按順序依次輸出;“遞增”是各路按順序累加輸出。“連續”、“重復”和“步進”功能一般用于肢體運動治療時使用,“脈沖”、“往返”和“遞進”功能一般用于按治療時使用。
ZTK-ID型肢體運動康復儀使用方法:
1.開機前的準備
1) 請患者露出被治療的肢體。
2) 擦凈治療部位的皮膚。
3) 將圓電極板按示意圖位置貼到皮膚上,中間墊上浸過水的氈墊。
4) 按輸出線上的標示色(灰白色線為“+” 極,另色為“-”極),用固定帶將圓電極板固定。
5) 電極板放置位置示意圖
6) 確認儀器面板上的調節鈕均處于“0”位。
7) 把輸出線的插頭分別插到儀器前面板的輸出插孔(13)里。
第1組:+極(灰白色)肱二頭肌的上端,-極(另色)肱二頭肌的下端。
第2組:+極(灰白色)肱三頭肌的上端,-極(另色)肱三頭肌的下端。
第3組:+極(灰白色)橈側腕長伸肌腹,-極(另色)腕管背面。
8) 一般下肢應單獨治療,電極放置位置如下:
第1組:+極(灰白色)患側股直肌上端,-極(另色)股直肌下端。
第2組:+極(灰白色)脛骨前肌上端,-極(另色)脛骨前肌下端。
2.開機
1) 按儀器上的標識把電源線插入儀器后面板的電源插座(14)里,另一端插入有良好接地的電源插座。
2) 開啟電源開關①,儀器面板右上側的“計時顯示窗”④顯示30,儀器默認本次治療為30分鐘。儀器面板左側和“連續”、“重復”、“步進”相對應的指示燈亮,“輸出間隙指示”⑥燈亮,本儀器默認作肢體運動康復治療時使用。
3.肢體模擬運動治療調整
每個人的病情、閾值和對電刺激的反應有差異,調整時應根據個體差異而定,原則是能量由小到大,脈沖頻率由低到高,輸出間隙由慢到快。
1) 輸出間隙調節鈕⑦上的白色標識線一般調到1—1.2之間。
2) 為了在調整各路輸出時互不影響,調整前請使用“調整/治療”鍵(12)
3) 患側上肢作治療時,先按一下“調整/治療”鍵(12),第1路輸出間隙指示燈常亮,將第1組輸出調節鈕⑤順時針方向慢慢調整,出現大臂帶動小臂有明顯的內收動作。
4) 再按下“調整/治療”鍵(12),第2路輸出間隙指示燈常亮,將第2組輸出調節鈕⑤順時針方向慢慢調整,出現大臂帶動小臂有明顯的外伸動作。
5) 再按一下“調整/治療”鍵(12),第3路輸出間隙指示燈常亮,將第3組輸出調節鈕⑤順時針方向慢慢調整,出現大臂帶動小臂有明顯的背伸動作。再按一下“調整/治療”鍵(12),輸出間隙指示燈依次閃亮,模擬運動治療開始。
6) 上肢模擬運動的動作順序應該是:大臂內旋—上臂外伸—上臂內收—腕、指關節背伸外展。如果達不到上述的效果。可把電極的位置稍作調整,直到患肢按以上順序模擬肢體的整體運動。
7) 患側下肢治療時,先將第1組輸出幅值調節鈕⑤順時針方向慢慢調整,出現踝關節活動、趾關節背伸動作。
8) 將第2組輸出幅值調節鈕⑤順時針方向慢慢調整,出現大腿帶動小腿微抬的動作。如果達不到上述效果,可適當調整一下電極的放置位置。
9) 按一下“預置/啟動”鍵③,“時間顯示窗”④個位數字后的圓點開始閃爍,表示本次治療時間為30分鐘。如需要調整治療時間時,按住“預置/啟動” ③鍵約2秒鐘后,“時間顯示窗” ④顯示時間增加(5分鐘累進),最長時間為55分鐘,達到預定時間后松開按鍵,再按一下“預置/啟動”鍵③,個位數字后的圓點閃爍,倒計時治療開始。蜂鳴器響提示預置時間到,按“停止鍵”②,聲音提示停止。繼續治療時,可重復上述程序。
4.治療調整
1) 肢體模擬運動治療一般每次不少于30分鐘,不超過50分鐘為宜。
2) 脈沖、往返和遞增鍵可在肢體模擬運動治療后選擇使用。使用以上功能組合,可以對肢體進行按,使被治療肢體的血液循環、肌力和神經受到良性刺激。
3) 肢體模擬治療結束后,把輸出幅值調節鈕⑤逆時針方向調回“0”位,電極的固定位置不變。分別按一下“脈沖/連續”鍵⑧、“重復/往返”鍵⑨、“步進/遞增”鍵⑩,和“連續”、“往返”、“遞增”對應的指示燈亮。
4) 依次徐徐順時針方向調整輸出幅值調節鈕⑤,調整方法同上,使患者有被震動敲擊感,調整完畢,再按一下“調整/治療”鍵(12),按治療開始。
5) 按治療時間一般為10分鐘。
5.關機
將能量幅值調節鈕⑤逐一逆時針調回零位,關閉電源。
6.建議
1) 上述治療方法也可由醫護人員根據需要,選擇電極的放置位置、治療處方組合、治療時間和輸出幅值,靈活掌握使用。
2) 輸出幅值的調節應以患者能夠耐受為限。
3) 治療環境室溫較低時,應為患者保暖。
4) 一般患者應治療30次以上,15次為一個療程,兩個療程間隔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