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貨周期 |
現貨 |
應用領域 |
醫療衛生,食品,生物產業,農業 |
腹瀉性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是由有毒赤潮藻類鰭藻屬和原JIA藻屬的一些種類產生的脂溶性多環醚類生物活性物質。腹瀉性貝毒可在貝等濾食性動物體內富集,危害食用者健康。腹瀉性貝毒在各地沿岸海域均有分布
迄今為止,研究人員利用現代化學分離和分析技術,從受有毒赤潮生物污染的貝類體內和有毒赤潮生物細胞中,已分離出了12種腹瀉性貝毒毒素成分。根據這些毒素的碳骨架結構,可以將它們分為三組:①酸性成分。軟海綿酸(okadaic acid)和其天然衍生物輪狀鰭藻毒素(dinophysistoxin,DTX)。軟海綿酸是C38聚醚脂肪酸衍生物,鰭藻毒素1(DTXl)是35一甲基軟海綿酸,鰭藻毒素3(DTX3)則為7一。一?;?5一甲基軟海綿酸。②中性成分。蛤毒素(pectenotoxin,PTX),包括蛤毒素1~6。它們均有著相同的大環內酯的碳骨架結構,差異在C4。上。③其他成分。包括扇貝毒素和45一羥基扇貝毒素。它們的化學結構與從短裸甲藻中分離的短裸jia藻毒素結構相似,由彼此相連的醚環組成,并呈梯形,含有的硫酸酯基團是它的特征